第二章
皇后所出的长宁公主受皇帝宠爱的事,不仅宫里人人皆知,宫外的那些大家族里,也不断流传着皇帝对小公主的极尽宠爱之事。
本来因皇后渐渐受到皇帝冷落而门庭不若以前光鲜的国丈楚家,也比以前要热闹了几分。
连街头巷尾,也在流传关于长宁公主的事。
讨论最多的是长宁公主乃是福星降世,甚至将她出生那日祥云满天也拿来不断附和这个说法。
当然,也有人在家里说着并不动听的闲话。
“宫里生的公主,也有十几个了吧,养活的,长到十岁的,至今只有三位,这位长宁公主,还不知道能不能长成呢。”
不光宫外有这种话,连皇后娘娘也担心女儿会出事,毕竟她已经夭折过两个孩子了,所以对长宁,她养得非常小心,几乎不让外人接触她,除了大的节庆日子,便不让她出慈元宫。
长宁已经长到一岁零六个月,她可以不让人搀扶走路,还会说不少词语,不哭不闹,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在照顾她的宫侍心里,她作为公主,天生不凡。
皇帝陛下几乎每天都到慈元宫来,即便不用饭,只是抱着女儿坐一坐也好。
长宁的乖巧聪慧,让他爱不释手,当着皇后的面说:“可惜宁儿不是男儿。”
这话很有深意,要是长宁是男儿,说不得他会把长宁培养成继承人。
皇后哪里听不出他这话里的潜台词——他是觉得太子顾世旻太过平庸了吗?他越来越不喜太子,皇后已经发现了。
虽然皇帝这般说,但皇后并不希望太子在这个时候太过聪明进取,皇帝正值盛年,太子就太过优秀步步紧逼,别说以史为鉴,就说这几十年其他国家发生的太子被废或者被杀事件,就让她敏感地明白,太子太锐意进取不是好事。
再说,皇帝本就是多疑的人,皇后宁愿太子平庸些。
长宁也听出了皇帝话里的潜台词,当即“咿咿呀呀”地叫他,又将脸埋在他怀里蹭来蹭去,惹得皇帝哈哈大笑,自然将刚才的话题抛诸脑后,免了皇后答他。
这时已近新春,天气早就冷下来了,这几日更是下了雪。
为了节约,慈元宫里没有烧地龙,只是烧了暖炉。
皇后经过一年多的将养调理,身子总算好多了,她抱着穿得厚厚的长宁坐在榻上,长宁从她的怀里探着身子盯着窗户看,窗棱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凤呈祥图案,窗户纸糊得有些厚,透光并不是很好,但因窗户朝南,外面又有积雪的反光,倒是明亮的。
长宁对皇后说:“母后,雪。”
皇后将她搂紧,摸了摸她戴着帽子的头:“是呀,下雪了,瑞雪兆丰年。只是这么大的雪,你太子哥哥怕是又要在路上多耽搁几日了。”
长宁已从皇后嘴里知道,太子在回京的路上了,她的母亲因这事这些日子都挺高兴。
他们大周国和西梁的战争僵持不下,皇帝不高兴,认定太子督战不力,不过看太子在前线待了一年多,兢兢业业,连侍妾都没带一个,趁着休战,他便好心让太子暂时回京了。
长宁一双明眸望着皇后,发出软糯的声音:“太子哥哥?”
皇后笑说:“长宁也想太子哥哥是不是,哎,你出生后还没见过他呢。”
一会儿,女官秋元娘进来说:“国丈马上就到了。”
皇后将长宁放在榻上,抚了抚身上的衣裳,又扶了扶头上的发钗,问道:“可还好?”
秋元娘说:“娘娘气色不错,挺好。”
长宁也盯着皇后看,皇后已经四十岁,因生过四个孩子,又在生长宁的时候伤了元气,所以气色一直不大好,已经有些显老,不过她此时化了妆,又因太子回京之事而心情愉悦,看起来便还不错。
加上她身为中宫的雍容和气度,一身端庄华贵的皇后便服,即使头上没有太多珠翠,其身份带来的气势,也无人可以比拟。
长宁看着已经开始显老的母亲,心生伤感,便从旁边爬回了皇后的怀里去,皇后很高兴女儿黏自己,又将她抱在了怀里。
长宁来到这世上,并没有太过安全感,只有在皇后跟前,她才有一种归属,因为她是皇后孕育,带着她的血脉。
不一会儿,幔帐被挂起来,秋元娘领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进来。
老人看到皇后,便要下跪。
皇后将长宁放到一边,起身去将他扶住了,说:“父亲,不必多礼吧。”
老人说道:“臣给皇后请安。”
秋元娘让宫侍端了一把椅子放到那红木的榻边去,又垫上了织锦椅垫子,在茶床上摆上茶点,这就对皇后行了礼,带着所有宫侍退了出去。
国丈坐下后,皇后便回身坐回了榻上,长宁已经见过国丈好几次了,此时便甜甜地叫他:“外祖父。”
楚荀笑着对她说:“公主殿下越来越聪明可人了。”
又对皇后道:“娘娘,公主殿下这般聪慧,她不会对人学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