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鱼小说
  1. 逗鱼小说
  2. 耽美小说
  3. 昆羽继圣
  4. 第 300 章 兴衰之秘
设置

第 300 章 兴衰之秘(2 / 2)


方羽面色凝肃语重心长地说道:“论及此事老朽晚来读史有诸多感悟聊作分享。权当抛砖引玉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请方公直言。”曹仁安恭敬地说道。

方羽望了一眼屋外的天空娓娓而谈:“唐初长安人口少一年只需要消耗二十万石粮食可后来人口剧增之后粮食的需求就越来越大。秦时的水利工程早已年久失修、残破不堪曾经一度可耕种的四五万顷良田骤减至仅有六千顷。直至广运潭将运河打通相连各地钱粮方能经水路运抵长安才暂时解决了长安的口粮问题。

至今民间还有一种无知妄言与浅见说要减少耕地改田产为宅邸、商铺甚至楼宇因为买卖可以渔利、可以收赁钱貌似创造了不少赚钱的机会然后用钱去买粮食可民以食为天家中有粮才能遇事不慌那些叫嚣着自毁长城的人不是无知便是别有用心!

试想此等命脉怎么能轻易拱手相让掌握在他人手中呢?这便相当于别人在你的脖子要害处张开了一把剪刀一个不高兴随时涨价不说还可以威胁剪掉你的脖子。

老夫阅《旧唐书》天宝十三载户有九百八十多万其中三百八十八万不课税五百三十万课税。唐时租庸调制登记在册的人口中十有四成免税赋也就是说缴税的人口仅有六成。

而这六成人口所交赋税要用在朝廷开支、宫廷用度、洪涝旱灾、战备军饷等各个方面需求庞大处处捉襟见肘。税赋之基乃国之土地制度若朝廷掌控的土地制度崩溃则会导致税赋之基不存缺钱少粮在所难免。”

言毕略微停顿了片刻方羽忽然又问道:“你可知均田制、三长制的由来?”

曹仁安想了想答道:“只是略知一二还望方公指点。”

方羽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你且说说看。”

曹仁安像一个虚心求教的学子正襟危坐答道:“隋唐‘均田制’起源于北魏。北魏时冯太后将大量无主荒地收归朝廷所有然后按照一定方式分给无业农民由农民每年向朝廷交税。但士族门阀和贵族都是免税户只有分配到土地的农民才需向朝廷按时缴纳赋税。

为了实行对国有土地和农民的有效管理经李冲谏言朝廷以五户为一邻、二十五户为一里、一百二十五户为一党分别设立了邻长、里长、党长是之谓‘三长制’史称‘太和改制’。”

“嗯曹通判果然是真材实料啊。”方羽面带微笑颔首道。

忠尧恰巧听见了方羽的赞誉从旁笑道:“方公有所不知长恭兄高中一甲第七名呢。”

“喔?”方羽微微一怔旋即大笑:“原来如此失敬、失敬啊!”

被这么一说曹仁安倒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此时方羽又说道:“西魏时宇文泰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与之配套的‘府兵制’自此朝廷总算拥有了固定的军队和兵源。均田制、三长制、府兵制是大唐帝国强盛的基石。然而这套政制却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先天性的缺陷。”

说到此处方羽故意停了下来。

曹仁安好奇地问道:“什么缺陷?”

方羽淡然笑道:“这个缺陷便是朝廷必须持有无限量的土地来实行分配否则难以为继。若有朝一日朝廷手中没有土地了这天下就要大乱了。”

曹仁安大惑不解:“啊?这是为何?”旋即又恭敬地说道“晚生愚钝愿洗耳恭听还望方公赐教。”

方羽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道:“土地都被权贵世家、门阀豪族占完了虽然这些土地又被转租出去但佃户所交之‘税’也好、赁钱也罢都到不了朝廷的府库啦而是进了私人的口袋喽!

农民从朝廷分得土地有一小部分为永业田顾名思义便是去世之后可以世代传承的田产而大部分的土地则为‘口分田’也就是说耕种之人去世后需要归还给朝廷。

闲时为农、战时为兵兵农合一。若朝廷要征战农民须自备马匹甲胄、刀枪剑戟等装备为国打仗。一旦有人作战勇猛立功授勋朝廷则用勋田封赏;若有人因功擢升官职则赐与其相应的职分田或曰职田。

如此制度自可以土地来奖赏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

但若是突然有一天朝廷发现账册上的土地完全不够用了怎么办?一场大战若胜封赏者成千上万再多的田和土地也不够分啊。

并且总有人想方设法逃税各种花样层出不穷课税者愈来愈少国力日渐衰退。朝廷府库不充盈又导致各类封赏越来越少。朝廷迫于无奈又将赐予的永久田产改为暂时性拥有死后须还给朝廷。

如此因功受赏之人必心存不满。人都有私心他们中很多人会想自己一辈子拼命临死却什么都无法积攒下来传给子孙换作你你觉得公平吗?”

语罢方羽啜饮了一口沉香熟水放下茶盏后笑意盈盈地望向曹仁安。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