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尤其是等到了距离方城数十里的地方徒泗河的规模达到了顶点水面最宽的地方十余米之多深度也深达数米。
这么说吧这也就是在燕地北疆要是换做南方恐怕都已经可以通行大船了。
但是这条徒泗河等到了方城之后却是不得不直接绕城而过原来人家方城一带的地势实在是太过高亢甚至就连如何的一条大河到了此处都不得不向北改道绕过去。
原来这个方城一带的地势非常的奇特是一个典型的高亢地形。
要知道整个燕北郡除了北边的雁固镇一带之外其它地方可都是真正意义上的一马平川。
再加上此间正好又有这条徒泗河经过自然正是那种上佳的农田和牧场。
但是偏偏人家方城在此间平地突兀而起自然形成了一个奇特的高亢地带。
这么说吧这个方城跟四下地形的相对高度足足相差一百多米在此等平原之上也算是非常的突兀了。
然而非常奇特的是人家方城顶部的地势却是非常平坦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认为的极大高台子一样故而在古代的时候又被称作“高城子”。
但是这最后为什么终于定名为方城呢其实还真就跟它奇特的地形有着极大的关系。
原来此处除了地形高亢以外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整体上非常的方整就像是人为堆砌修整过一样方方正正的非常正规。
另外现在的方城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在它的四周“边棱”之上竟然保存着非常完整的古代夯土城防。
如此一来原本就高亢的地形之上再加上这古代不知道是多少代人一次次夯建而成的土围子更是明显的高耸突兀了起来。
不仅如此更有甚者早在前朝东海王朝鼎盛时期的时候为了加强燕地北疆的防御防患于未然更是直接在古代土围子的里面又修建了一座坚固的内城。
而且这还不算完当时的朝廷还又斥巨资征调大量的民夫竟然直接把从北面半环绕而过的徒泗河更加的加宽加深索性变成了外围的“护城河”。
与此同时还又在方城的正北和东北西北三个方向直接修建了一座大型的石拱桥和两座所谓的浮桥。
而早先方城一带上下至少百里之内的所有简易浮桥统统进行了彻底拆除整个燕北郡之内只保留这三处正式通道。
更有甚者方城其它的三面更是直接进行了人为的挖掘和处理以加强整体的防御。
等到了天朝定鼎天下之后人家天威大帝更是重视这座方城的重要战略意义直接又命燕王夏侯正金进行了相应的大规模修缮。
要知道此时北方漠北草原的乌狄日益
强大更是必须要防患于未然。
就这样现在的方城正北方向和东北、西北方向都是又宽又深的徒泗河仅仅只有三座桥可以正常通行。
等过了桥之后这三个方向便是一个几乎是三十多度的大斜坡足足有七八百米一直正式走到人家方城外围土围子的第一道北门。
当然为了减轻北门的日常通行压力在相对应的东北角和西北角还又各自开了一道角门。
从这三座门进去之后再继续行进七八百米这才真正到了正式的方城内城的北门当然这一段都是正常的平地了。
这方城内城的城墙高达九米有余最下面的厚度足足有两三米全是巨石垒砌而成异常坚固。
内城一共有四座城门并没有什么其它的角门平日里全部都有重兵把守防卫森严。
另外外围土围子的几座城门也非常值得一提毕竟这外围的土围子也算是人家方城的第一道防御阵地。
除了刚才提到过的北面三座城门之后在其它的正东和正西还各有一座城门另外在南面却是直接三座城门并列只是中间的较大两边的较小一点而已。
这么一来这外围土围子便是一共大小八座城门了毕竟这外围的平台区域人流量较大仅仅只是四座城门的话的确也是不大方便。
当然还有一点那就是外城南面和东、西两面也都是接近三十多度的大斜坡这对于整个方城的防御那真是极其有利的。
简单地说这方城的内城便是所谓的行政和军事区域一般情况下只有官面上的人和驻守官军可以随便进入其它的百姓则不允许随便进出。
当然这内城外面一直到外围土围子之间便是寻常百姓的居住区域了一切正常的生活区域应有尽有。
要知道这仅仅是里面的方城便是方正二三里路外面的广阔空间自然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