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悲歌
这才只是《操典》中关于骑兵防御论述的一个角落,下边还有更细的条例。
整套操典厚厚一大本,根据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门,几十卷。
体系非常复杂,文字却异常简单近乎白话。
但是里边的脉络,却是异常清晰。
这部书的出台,离不开苏油的巨大努力。
战术思想——战术原则——战术条令,这样的大纲体系,具有非常明显的理工逻辑特色。
每一条操典,都附加了实际操作的正反两个战场案例予以讲解,说明这条操典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全套操典要系统性地学习完成,需要军事学员们三年时间,而要渗透到骨子里成为部队的战斗本能,则需要一辈子甚至几代人的锤炼。
但是基础已经打好了,大宋的军事思想也在其中确立了下来,那就是——机动、高速、进攻、强火力、强后勤保障。
军事学院的学员们都是识文断字之人,而且大多数还有一定的军事基础,这部《操典》,就如同给他们推开了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窗户。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看书app,【 \咪\咪\阅读\app \.mimiread.\ 】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完善的理论,以及以理论为指导总结出的原则,再配以为原则服务的条令,让学院兵们不但知道了要怎么做,而且知道了为什么要那么做。
这其实已经是从数千年战争历史中提炼出了一场质变,已经构成了现在战争思想和战争组织方式的基础。
以这种思想武装起来的新军,虽然人数还非常少,但是已经爆发出了恐怖的优势。
这其实已经和科举类似,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军事变革,甚至会是一场改变社会结构的变革。
内行看门道,比如种鄂,对凝聚着自家兄长心血的《操典》奉为圭臬,即便手底下的新军只有区区五千人,但是已经能够让他在家兄军事思想的指导下,摸索出一套新旧军相结合的战法。
在连续经历过两场大胜之后,种鄂终于找回了名将的自信,继而爆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我等他来。
这种话,换到半年前的种五郎,绝对不敢说出口,但是如今,他说出来了。
大军有条不紊地在莱李坪前驻扎了下来,新军占领了两侧高地,箱车围成了错落有致,留有通道的车阵。
一夜大雪,次日清晨,穿着白羊皮袄子,骑着白马的斥候们来报,梁永能的大军,就在五十里外的马练驿。
……
马练驿,梁永能看着天上飘落的雪花,心中充满了悲凉。
大军连败,他是主要的责任人,梁乙埋要他策应东路,避免仁多零丁腹背受敌,让仁多零丁集中优势兵力,击败宋人中路大军。
但是梁永能知道仁多零丁难以完成自己的任务,宋人中路军人数虽然并不多,但是听说种五手底下那种恐怖的灰衣军,高遵裕足足有三支!
还有益西威舍带领的学员兵。
据说那是宋朝皇帝陛下的亲军,都是父祖丧生在宋夏战场的孤儿,一个学员兵毕业,起步就是三百人队的队率。
宋军突击灵州,他和仁多零丁都默契地选择了潜伏,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或许是大夏最后的机会。
唯一的误判,大概就是那个守在灵州城里,自己跪地相求都不愿意拨付粮草的废物,梁永能没想到他连决堤防守都做不到,那水还是人家宋军帮忙放的,目的是将灵州封锁,避免腹背受敌,还多了一条沟通峡口的水路!
但是结果都差不多,大夏终于获得了一次机会!
为了这次机会,梁永能已经变成了沙海中的恶狼。
不愿意提供粮秣的部族,已经被自己曾经的宗主从绿洲上抹去了,他们的牛羊,成了早已经在饥饿中煎熬的梁永能大军的口粮。
梁永能一直以名将自诩,带领铁鹞子横扫漠北回来的时候,曾和家梁一起,被誉为大夏的双璧,而现在的他,却干了自己最不愿意干的事情——屠杀自己国家的子民。
他早就知道自己已经完了,即便是战胜了宋人,回到兴庆府,都是难逃一死的命运。
因此他干脆将罪名都揽到了自己身上,洗劫了绿洲之后,还将大部分搜刮到的牛羊和粮食,支援了仁多零丁。
而自己带领着仅存的五万精锐,三日的干粮,来到马练驿,与自己宿命中的敌人进行最后的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