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秀想要留在村里开私塾的事情一夜之间传遍了百里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前村里穷苦的人家居多读书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村民们也开始为自己的下一代打算。
里正之所以能够连任除了张家在百里村的人口多以外张里正自己也是个读书人尤其是他家还出了一个临江镇最年轻的秀才这一点得到了全村人的认可和尊敬。
正秀才刚刚透漏楚自己的想法村民们就已经迫不及待的领着孩子们上门了。
“里正啊正秀要在村里办学堂是真的吗?收学生可有要求?你看我们家小胖怎样?”小胖的爹娘领着鼻涕花花的小胖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我家的铁牛也不错你看长得多结实啊。铁牛赶紧过来给张秀才看看你的肌肉!”
“读书是靠脑子又不是靠肌肉铁牛那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还是别出来丢人现眼了。”
人群中人们闻言发出哈哈的笑声。
“你们怎么说话呢!我家铁牛怎么就头脑简单了。”铁牛的父母一听急的脸红脖子粗生怕正秀嫌弃赶紧上前问道“正秀啊你收学生可有要求不?”
“读书将就天分没错不过有心向学的话勤也能补拙。”正秀说道。摸了摸铁牛的头说“纵使勤难补拙认真向学识得文字懂得圣人之礼将来也能受益无穷。”
“对啊对啊秀才说话就是好听。”村民们闻言无不点头心中对正秀更是赞不绝口。
“那我们铁牛能报名不?”
“还有我们家小胖呢?”
“我们家的狗子也很聪明的”
“好啦大家静一静村学一定会办的不过正秀还要下场子村里得另外再请一个先生。所以一切还要从长计议大家莫要着急。”
看到热情的人们七嘴八舌里正无奈只好出言打断他们。
“父亲大人请先生的事情可以慢慢来反正离下场的时间还早不如我先教着待请到先生为止?”不忍看到村民们败兴而归正秀出言劝道。
“父亲难得正秀有这份心不如遂了他的意思我保证上任以后一定尽快为村里寻得一个好先生。”正民此时也站起来劝里正过完元宵他就上任了以后整个临江县的民生都与他息息相关。村里办族学是好事里正之所以不松口无非是担心会影响正秀下场。
“咳就这样吧。想要入学的就在这儿登记学堂就办在张家祠堂吧。”
看到大儿子与小儿子不遗余力的促成村学他摸摸胡子心下还是感到非常安慰的。
里正发了话这事情也就是铁板钉钉了想着自家以后也有识字的人了村民们心下激动欢喜不已。
当即就领着家里的孩子去正秀那儿登记村里有七八十多户人家能上学的孩子有五十多人。
当天下午村民们自发的将祠堂打扫整理了出来家里有多余的桌凳都自发地搬往祠堂不一会儿一个简易却书桌齐全的村学就这么办好了。
“正秀我帮孩子们登记来了。”等到书敏听说这事情的时候已经是当天旁晚了她匆匆领着丰安和杨儿一起来到了里正家看到正秀正在整理孩子们的档案。
“杨儿也要读书吗?”丰安的年级上学正好可是杨儿过了年才五岁似乎年纪小了些毕竟学堂可不是幼儿园。
“正秀叔叔杨儿能读书的。”杨儿一听正秀嫌他小赶紧为自己辩驳。“杨儿现在能识一百多个字了。”
杨儿说话的时候拉了拉书敏的手希望她为他证明他说的是真话。
“没错平时我也教他一些他学的很快不会扯大家后腿的。”看着急于表现自己的杨儿书敏自然要全力支持他。
“那好吧不过进了学堂就要遵守学堂的秩序若是调皮叔叔也是一视同仁的到时候莫要吃不了苦哭鼻子。”正秀捏捏他的鼻子说道。
“嗯嗯。”杨儿的头点得像鸡啄米一样。
“村里这么多孩子孩子的课本怎么办?课本可不便宜。”书敏问道。
这个年代一本书都要一两左右的银子也难怪百姓们对读书望而却步又仰慕不止。
“既然是村学这笔钱还得村里出虽说大家的条件比以前好了许多但是论起读书的修束大部分人家还是负担不起。”里正摇了摇头。“可是现在村里的银钱也很紧张豆腐作坊虽然一直生意很好但是前期的投入也挺大还有肥皂作坊也马上就要建设村里的钱恐怕真的难以支持课本所需的费用。”
正秀这才发觉原来自己真的有些欠考虑了。
他从小就读书家里也有藏书去了府城家里也没有少花银子只是从来没有让他担心过所以他都忘了读书是于百姓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
“启蒙的书籍无非是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等。如果就这三本而言就需要一百五十多两银子。才能给孩子们一人配上一本书的确有些贵。”正民听闻也皱起了眉头。虽说他是县令可是总不能拿府衙的银子补贴村里吧?
“孩子们上学无非是图个识字懂礼真正有天分能够踏上仕途的又有几个?不如我们一开始便叫人抄写几分让孩子们共用也好让他们知道学习来之不易。”正顺在一旁听了许久这时候打岔道。
他是三兄弟中最不喜欢读书的也不认为村里的孩子们个个都能成为像正秀一样的秀才无非是村民们不理解读书的难处望子成龙对自家孩子期望甚高。
事实证明正顺的想法是对的村学才办了一个多月已经有一半的孩子借口种种理由逃学。
村里的孩子野惯了把他们掬在祠堂天天念书他们只觉得头昏脑涨。
那些逃学的孩子的家长一开始恨铁不成钢天天拿棍子撵着他们进学堂可是待他们一转身他们就像泥鳅一样溜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