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机宜!”
李彦刚刚走进吏部一位官员最是眼尖就万分热情的迎了过来。
“卢令史!”
李彦记得此人他初入长安新任振武校尉来吏部报备时就是此人办理。
不过那时的卢令史是看在裴行俭的面子上。
如今李元芳之名传遍内外早不是靠别人的照顾而是成了众人争抢的人脉。
卢令抢先迎上。
用熟不用生两人一起来到工位上卢令史奉上茶水:“李机宜请用茶需要我去通知裴侍郎吗?”
李彦品了口茶润了润嗓子微笑道:“我此来只是一些小事不用麻烦裴侍郎了。”
如今李敬玄处于死机状态裴行俭这位吏部侍郎终于名副其实。
相信他很希望进行改变一扫李敬玄任人唯亲的风气。
卢令史心里更加激动:“请李机宜吩咐只要我能做的保证马上完成。”
李彦问:“今科士子的名单出来了吗?”
卢令史点头:“进士科和明经科已经定了其他几科还未出来。”
那些科都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如今科举的重点就是进士和明经。
而科举考试本由礼部负责但吏部会横插一手比如吏部员外郎就常常担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
虽然这个年代的主考官没有如后世般与考生有师生关系但权力也是相当大。
吏部隐为六部之首不是没有道理。
李彦道:“今科士子的名单给我一份再帮我整理一份近五科中多次应试不中的外州士子名单。”
卢令史心头一跳这可是不小的工作量但这个时候工作量越大越能显出能耐赶忙起身:“请稍候!”
李彦目送他干劲满满招来吏员一起查档的背影回想起当时自己要提拔狄仁杰时还得拿出太子的《瑶山玉彩》才能弄到各县尉的名单……
照这么看进步还是挺快的没有白费了一番努力。
在数十位吏员的整理下小半个时辰后一份长长的名单放在面前。
李彦目光微沉:“仅仅五科就有这么多人?”
卢令史刚刚统计时大约估摸过人数:“有五百多人李机宜请看除了户籍和州贡我还记录了他们分别考了多少次。”
李彦点头:“有心了!”
他目光飞速看了下来几乎过目不忘的记忆瞬间将一个个名字挑了出来。
突然间他的眼神停在一个人名身上:“赵州的苏味道也考了两次?”
卢令史立刻道:“是的他在咸亨元年应试不中。”
在凉州学馆时那时还未调整属性的李彦曾经和同窗康达讨论过咸亨元年五十四位进士天下各州英才仅得三席。
其中没有苏味道。
不过李彦有些奇怪他知道苏味道是因为大名鼎鼎的苏轼对苏轼的老祖宗自然不免多了几分关注。
那卢令史这位一向瞧不起外州人的京官又是为什么一下子说出苏味道的落榜呢?
他目光动了动:“卢令史为何对此人如此熟悉?”
卢令史有意拉近关系:“第一是苏才子今科高中第二嘛李机宜不是外人我也不瞒你昨日定下名单后才有消息传出裴侍郎有意招苏才子为婿。”
李彦明白了。
历史上的苏味道确实是裴行俭的女婿显然这段关系不是仓促决定。
可裴行俭直到确定了这个女婿高中才向外透露消息以免之前影响考官的判断为人确实公允。
李彦目光闪了闪重新看向名单迅速挑出熟悉的名字。
一个两个三个……
十!二十!三十!
最终。
士子中毒案的外州三十五名士子全部在上面且基本都是出身于江南道和淮南道。
李彦微微点头只在脑海中挑选并不真正写下然后又看今科士子名单。
片刻后他眉头微微上扬:“这次取士很公正啊!”
卢令史立刻道:“其实我们吏部取士考黜升降一向是公正的只是李侍郎一直……嘿李机宜想必也明白此次由裴侍郎监督顿时一扫颓风啊!”
现在的朝堂风向就是不说几句李敬玄的坏话就好像变得政治不正确。
李彦不置可否他验证了第一件事又问道:“六年之前润州丹徒县上下官员都遭到贬职那在此之前有没有官员升职或平调去了别处那些人的资料能找出来吗?”
卢令史道:“请稍候下官马上去办!”
这次更快半刻钟的时间不到就将润州官员的升迁调职记录找了出来:“就是这些了。”
李彦大致看了一遍。
这些调出去的官员可以说是逃过了一场无妄之灾运气是很不错的。
他又道:“再劳烦卢令史查一查这些官员有没有升职为京官现在就在长安的。”
卢令史道:“好办好办。”
他又去另一个区域调查官籍。
裴行俭任职后设定了许多规则将吏部官员升迁变得更加规范化。
否则古代这种全部纸质的记录一查几天都是寻常操作。
万一来个火灾那也不必废力气了直接去地方调案卷吧……
这回也很快但答案却不太好卢令史歉然道:“没有升来的京官。”
李彦又问:“扩大范围如今京官内有多少祖籍润州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