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奉天殿。
当朱四询问礼部右侍郎空置的情况后礼部尚书席书出列禀告:「回陛下正是。」朱四再次问道:「那礼部可有推荐人选来接替右侍郎之职?」
在场大臣觉得有些不对劲怎么礼部右侍郎的职位应该由礼部尚书来举荐吗?
朝臣其实应该秉承避嫌的原则通常不会推荐副职官员免得被人说举荐自己人在衙门搞一言堂所以这种时候皇帝应该尽量避免问礼部尚书才对但现在好像皇帝就是要跟席书公开勾兑把礼部右侍郎交给议礼派的人担任。
「陛下······」
有御史马上走出来赫然是之前一直以耿直著称的兵部给事中夏言。朱四抬手打断夏言的话。
但朱四也没继续追问席书而是看向一旁的蒋冕问道:「蒋阁老举荐何人?」蒋冕犹豫了一下只是举起笏板什么都没说。
好像就算是商议好的事情但到了这种关键时候蒋冕也选择了回避因为有些事情蒋冕实在是不愿意由他亲口说出来。
朱四淡淡一笑道:「你们都不肯说那朕自己来提议吧······就以翰林院修撰朱浩以翰林院侍读学士兼詹事府少詹事、礼部右侍郎诸位卿家有意见吗?」
「啊!?」满朝哗然。
如果说先前张璁被拔擢为翰林学士对在场大臣来说既有所料心中又不甘。那朱浩突然被皇帝提出破格提拔在场大臣就全都是惊愕和不解。
朱浩?谁啊?
跟张球同科的状元?
入朝也才两年多吧?之前一段时间好像是挺活跃的但后来不都已经销声匿迹了吗?他还没被外放吗?
礼部右侍郎的职位如此关键何以会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朱浩来接任?他何德何能?
户部尚书秦金走出来道:「陛下不可!万万不可!朱浩入朝时日尚短在朝资历也不足如何能担当此重任?」
说出了在场许多大臣的心里话。
很多人都想这么说但没勇气站出来很多人其实也不明白朱浩跟今天君臣间的争锋有一文钱关系吗?
还是说皇帝故意放个很扯淡的人出来先试试口风?
对于绝大多数大臣来说在没看清楚形势前他们不适合出来反对因为这么扯淡的事······总会有人替他们出头的。
朱四道:「朱浩先前为刑部郎中处置议礼之事倒也妥当尤其涉及到朕追封本生皇考之事乃是由他提出就是在这朝堂上诸位卿家难道忘记了?」
还有这事?
在场大臣仔细回忆了一下当时朱浩提出追封朱祐杬为「本生皇考」多数大臣都只记得那是君臣间妥协的结果是谁提出来的还真没太在意。
后来朱浩也就销声匿迹了好像是被惩罚皇帝和正统文官都没再把朱浩当回事因为朱浩等于是做了件两面不讨好的事。
朱浩的提议既没有实现皇帝追封兴献王为皇考的意图又坏了文臣有关大礼议不退让的原则等于说朱浩是个背锅侠后来被朝廷边缘化也就是情理中的事情。
但就是这种边缘化的人物居然现在一跃要以翰林侍读学士兼任礼部右侍郎?什么套路?
黄瓒走出来道:「朱敬道为官时间是不长但为人处事颇有原则在议礼之事上做到不偏颇也是难得若非以他来升任礼部右侍郎再想找合适的人选只怕不易。陛下破格任用也是任人唯贤乃明君之典范。」
这马屁······
很多人想说你黄瓒是靠拍马屁上位的吗?我们怎么记得你好像是实干派?
果然通过议礼入阁后你这家伙连原则都不讲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朱浩居然被你说成是礼部右侍郎的不二人选?
你可真是给我们文官长脸啊。
朱四看着蒋冕道:「黄阁老的提醒正合朕的心意但朕也非刚愎自用之人不知蒋阁老有何意见吗?」
蒋冕犹豫了一下大概知道若自己不表态今天是不行了。
因为皇帝需要他临走之前的态度告诉在场的文官在这件事上应该妥协而不是继续争执下去。连同全体文官同僚也在等他的意见。
蒋冕道:「老臣附议。」「哇!」
在场又是一片哗然。
连杨廷和指定的政治遗产继承人朝中鼎鼎有名的首辅大学士都赞同皇帝这么离奇扯淡的用人决定?
大明朝是不是要完了?
没等旁人站出来反对朱四突然好似生气一般环视在场大臣道:「还有哪位臣工有意见只管一并出来反对但反对的同时要给朕推荐出一个合适的人选否则就免开尊口!」
皇帝简直是当面威胁自己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