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的话极有份量。
朱棣颔首,对丘福道:“确实如此,若是一点关于建文帝风言风语,朕就让淇国公帅兵剿之,若事后查证是捕风捉影,朕岂非被天下人笑话。”
丘福急声道:“是臣鲁莽了。”
朱棣颔首。
身材臃肿的朱高炽和两个兄弟不一样,是书堆里长大的人,上前一步,“父皇,儿臣也以为此事不宜操之过急,不如就让儿臣去一趟,求证真假后,再禀报父皇定夺。”
朱棣没好气的道:“就你?”
走几步路就气喘兮兮的,还想着钦差千里……
朱高煦一看,机会啊!
老大这废物办得了什么事,也就能做点文人的事情,这种需要长途跋涉才能立功的事情,除了我朱高煦,不做第二人之想。
也上前一步,“儿臣愿往!”
朱棣意动,看向道衍。
道衍微微摇头。
朱高煦还不服了,转身问道衍,“为何我就不行?”
道衍道:“不是殿下不行,是世人皆知,殿下是陛下麾下的一柄利剑,所到之处便是兵锋起处,若是殿下出京,只怕会打草惊蛇,同理,纪都指挥使也一样,此事亦不能锦衣卫主攻,锦衣卫须得侧面配合,所以这个去求证真假的人,应是声名不彰的生面孔。”
不愧是道衍。
暖阁众人皆由衷叹服。
生面孔?
几乎是同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最角落里的黄昏身上。
说起生面孔,他最合适啊。
虽然近来在应天城大出风头,不过天下这么大,出了应天城,谁还知道你黄昏算个老几,他若是出京去查证,绝对不会打草惊蛇。
在道衍说需要声名不彰的生面孔时,黄昏理智的选择了埋头。
假装看不见众人的目光。
开玩笑。
钦差是拉轰,但这是要到外地出差,大明没有飞机、动车和高铁,一些地方又落后偏僻,别老子还没走到目的地,就挂路上了。
这种可能性很大。
靖难之后,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不乏散兵游勇拉帮结派之后占山为王,乱着呢。
老子的后宫都还没见影子,现在还是处子之身。
死了不划算的嘛。
不去,坚决不去,风险太高,和收益不成正比。
谁爱去谁去。
朱棣暗暗好笑,他哪能不知道黄昏的心思,但由不得他,确实没有比黄昏更适合的钦差人选了,咳嗽一声,“黄爱卿?”
黄昏抬起头,“微臣旧伤在身,不宜远行。”
众皆无语。
你那伤早就好了,找理由能走心一点不。
朱棣倒确实心软了。
看向道衍。
道衍又摇头,意思是非他不可。
朱棣只得拿出永乐大帝该有的铁血风范,不容置疑的道:“就此钦定,黄昏即日钦差,众位卿家没事就退了吧,老和尚、黄昏留下。”
丘福、马三保、纪纲行却礼出门。
朱高炽两兄弟忽视一眼,彼此看不顺眼,不过对黄昏去钦差一事,两人都很满意,只要不是对方的人,谁去都行。
朱高燧最后离开,途径黄昏身畔时,满身酒气的朱高燧轻轻拍了拍黄昏肩头,笑眯眯的说了句黄百户仅靠一区区香皂就走上人生巅峰了,真是让人羡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