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我正在执行任务!”
“执行任务怎么跑我家来了?”
“还不是知道你们回来了,特意来看看。萧蔷,你好像晒黑了!”
“吕梁山的风和日头真厉害,我确实是黑不溜秋的。”
“健康色,更加好看了!”刘小明性子不改,又满脸堆笑凑近萧蔷。
前世他就追过萧蔷,只可惜萧蔷瞧不上他,今生瞧这架势,估摸着还是没戏!
萧蔷乐了,道:“嘴真甜!中午黄瀚请大家吃饭,你能来吗?”
“能,必须能,我们队长、局长都喜欢我,对我好得很。”
这回刘小明没吹牛,他性子随和做事还不藏奸,本来就容易跟人相处。
再加上已经当上了政委的方志强,当上了刑警队大队长的老邻居陈二头另眼相看,有文凭根正苗红的刘小明确实是公安局重点培养对象。
以前是没想起来,这一刻见到刘小明了,黄瀚觉得有必要给公安局夏局长打个招呼。
如刘小明这样的好人能够尽快当上公安局的干部,利国利民。
黄瀚经历丰富,知道警察队伍能够代表一个地方的形象。
但凡一个地方,经常性看到警察喝得满脸通红招摇过市,看到警察走路耀武扬威不可一世,这个地方肯定是贪污**的重灾区。
当下的三水市一切向好,民警队伍作风良好,相信刘小明用不了多久就能干上副小队长。
然后小队长、副中队长、中队长、副大队长,三十岁前当上刑警大队大队长值得期待!
同学们都乐滋滋讲大学里的趣事,数萧蔷的故事最多,她当然是大讲特讲去河南、深圳考察投资的事儿。
只可惜刘小明真的有任务,只呆了二十几分钟就念念不舍地走了。
中午“事竟成宾馆”总店宴会厅里安排了四桌,因为不仅仅有黄瀚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还有一部分原黄瀚团队的同学。
黄馨、杜佳、李梅、王丽华都来了,李梅也是苏南省警察学校毕业生,比刘小明高一届,也分配到三水市公安局工作,她是在办公室做文员。
相聚时总会想到谁缺席,张春梅、钱爱国不断被同学们提起。
还好刘晓莉瞧上去情绪不错,跟大家有说有笑。
下午两点多才散了宴席,黄瀚和成文阁送同学们时走到了大街上,干脆沿着大街溜达一段拐去后街。
黄瀚是准备去“家园集团”或者“三水城市银行”看看。
走到后街拐角口时,黄瀚愣住了。
因为他看到了一块牌子,觉得特别亲切!
黄瀚疑惑道:“三水市物资贸易中心怎么会在这里呀?”
成文阁道:“我不知道。”
“走,进去瞧瞧!”
这单位黄瀚太熟悉了,因为他当年就是这家公司的元老,一直干到九三年主动辞职。
物资贸易中心八八年初创时只有二十几个干部、职工,十八岁的黄瀚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单位搞得红红火火,变成了香饽饽,调来了太多关系户,以至于臃肿到了做业务的仅仅是三十人左右,拿工资的达到二百。
但是当年的物资贸易中心肯定不是在这里办公。
这应该是因为黄瀚影响了三水市,导致三水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物资局和下属的十大公司效益更加好。
所以物资贸易中心现在就拥有新落成的办公楼。
忽然间瞧见了原本轨迹工作了足七年的单位,黄瀚当然好奇,特想进去看看。
“呀!黄瀚、成文阁!大家快来看啊,黄瀚、成文阁来我们公司了。”
一进门就迎面遇上了一位,还是黄瀚认识的,她叫刘晓芹,此时三十岁左右,原本轨迹是从胜利纱厂调来物资贸易中心当保管员的。
那时的布厂、纱厂、服装厂不是两班倒就是三班倒,活儿苦、脏、累,每一位女工都想调离这种苦不堪言的单位。
原因很简单,八十年代的正式工没有选择做什么工作的权力,吃苦受累跟收入没啥大关系。
物资系统基本上是常日班,没有任何苦工种,收入还远高于工厂。
原本轨迹,如刘晓芹这样托关系、走后门调进公司的妇女有几十个。
她们又不可能出差跑业务,做保管员、司磅员、开票员、收票员等等,等于是把一个个体户能够干完的活儿分给七八个人干。
成天无所事事啊!怎么打发时光?
最最常见的是打毛线衣,几个人聚在一起闲聊,胆子大一些的敢打“跑得快”赌小钱。
所以太多人提起下岗、改制就骂娘,黄瀚从来不骂!
他是真心认为那种国营单位必须改制。
大家都在混工资、混日头,害人、害己、害了国家!
因此得到重来一次的机会发展到能够影响三水市决策时,黄瀚就鼓动沈建华、姜晓娟、秦昆仑、宋解放等等主动打破铁饭碗。
改革当然是循序渐进的,先从承包开始,接下来进行股份制改革,再接下来就可以“卖光”!
把所有不能形成垄断,不影响国家根本的行业全部推向市场,不仅仅推行股份制,个人独资一样的欢迎。
刘晓芹这一嗓子过后,立马跑出来几十号人,有一大半黄瀚认识。
由此可见此物资贸易中心已经不是原本轨迹的,因为有一部分生面孔。
这时一位脸圆乎乎白白胖胖大概四十岁的男人出现了,他身穿“的确良”短袖,还打了一条花领带。
这个人很会来事,他满脸堆笑道:“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你们俩能够来我们公司,我们简直是蓬荜生辉呀!”
额!经理没换人啊!怎么还是他。
这个人太熟悉了,当年是物资贸易中心的创办人,公司在他手上红火,也在他手上没落。
红火不是他的本事,因为八十年代末就没有哪一家物资局的公司效益不好,用一头猪当经理说不定效益更加好。
为什么?
猪吃了睡不做事啊!
这是什么道理?
太多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营单位的经理、厂长们把单位搞得乌烟瘴气,贡献谈不上,破坏力巨大。
还不如吃了就睡的猪!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