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妥妥的高收入。
还都成了城里人。
反倒是原身跟她丈夫,虽然土地不多没什么事,但也没能像她爹那样弄到啥好处,更没能当工人。
还得在家种地。
不得不说,运道是真难说。
当时原身倒是也想回娘家,请她爹帮帮忙,给她也弄个工作岗位啥的,不过当时原身她爹已经把以前攒下来的人情都用了,再加上原身她丈夫家,拖后腿的人也不少。
原身婆婆还想多要几个岗位。
给他们家儿子一人一个。
这种情况下,原身他爹当然不可能同意,那是一边直接拒绝了原身,一边偷偷跟
原身丈夫说你们现在还没分家,我想办法弄个工作岗位给你们,你们也不一定保得住。
所以现在不能给你们弄。
回头等你们分家了。
我就给你们想办法弄个岗位。
有了原身她老爹的保证,原身丈夫张大海那是立刻就心动不已。
并且蠢蠢欲动的想赶紧分家。
不过分家哪那么容易,很多地方都有父母在不分家的传统,原身公公婆婆身体健朗的很,看着至少还能再活个二三十年,因此分家对原身丈夫张大海而言,那真的是一件艰难且需要奋斗很长时间的事。
一直到六十年代。
张家才因为彼此找到的可食用东西多寡以及饭量等可题,闹的不可开交而分家,这时候,粮食是再次珍贵了起来,原身前几年偷偷藏起来的糯米砖,也变得格外珍贵。
这里真不是说假话。
糯米砖那是比金砖都好用。
就算是发霉的都比金砖好用。
你拿金砖去黑市不一定能换到啥东西,但是你拿糯米砖去换,就是自行车都有人争着抢着跟你换。
靠着那些糯米砖,原身跟她丈夫不但顺利的度过了那两年艰苦日子,同时还顺带着用三百来块糯米砖给自己和她丈夫都换了个工作。
她自己去了供销社。
她丈夫去了钢铁厂。
他们家的三个孩子,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除了大儿子张建国已经成年,再过两年就得给他办婚事之外,剩下两个孩子都送到了铁厂附近学校,当时他们倒也不是说想把孩子培养成才,主要是两个人都上班,家里没人带孩子,所以就把孩子送到学校去了,省事又安全。
要说当时原身跟他丈夫有啥苦恼,除了她婆婆没事来打秋风外。
也就只有孩子们的婚事。
以及房子太小不够住了。
婚事其实还好,城里需要的聘礼多,但乡下需要的聘礼还是蛮少的,原身跟她丈夫稍微省上三四个月,基本就够给一个孩子操办一下婚礼了,就算娶城里媳妇,那省吃俭用八九个月基本也够了,因为那时候城里还没有必须要求三转一响啥的,稍微有个大件撑门面就行。
两百块左右就能办的很体面。
村子里更简单。
十块钱彩礼基本就够了。
算上婚礼宴请啥的。
八十块钱也能办的妥妥帖帖。
而那时原身跟她丈夫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将近八十块,每个月省吃俭用些,二三十块就足够了。
所以三个孩子的婚事。
对于原身一家而言。
是真不是什么难事。
但房子却的确是老大难可题。
更多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