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悍而身强体壮的亲兵们震慑住了城内的宋军士兵他们哭丧着脸在同样哭丧着脸诅咒亲兵们的军官的带领下怀着出殡的情绪登上城楼准备作战。
对于这些宋军士兵来说上城楼作战等于自杀。
对于明军来说发射第二轮炮弹倒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难于操作的大将军炮。
一发炮弹发射完毕之后首先炮组的炮手们需要利用特制工具一起呐喊着努力把火炮复位按照炮管上的照门和准星调整射击角度。
然后他们必须用带钩的刷子先把炮管内没有燃烧完全的东西钩出来再用沾水的毛刷伸进炮膛清洗并熄灭火星然后用干布包裹的炮杆伸入炮膛去擦干。
到这一步炮手们才能再次填入火药放入炮弹有时候还需要塞一些东西固定增加气闭性最后引燃发射药进而点燃炮管内的火药进行第二次发射。
而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射击次数的增加需要给炮管子一些时间降温冷却到后面炮管温度很高的时候甚至需要浇温水来给炮管缓慢降温以维持炮管的发射状态。。
战斗时间越长越需要给炮管足够的时间降温避免炸膛和火炮寿命减损等等问题。
因为这样的限制每天发射炮弹的数量也是有限的苏咏霖就给神机营下令每天、每一门大将军炮的发射不能超过二十发炮弹多的部分必须轮换发射。
所以神机营在使用大将军炮进行发射的时候还要注意上限并且进行轮换发射。
事实上炮手们也不会每天都打满二十发炮弹才进行轮换一般打到十发炮弹或者十五发炮弹的时候就要开始准备轮换了。
炮手们在战斗的时候还要准备备胎用炮而从旧炮退场到新炮上场准备发射这个过程还需要相当的时间准备。
这段时间对于现在的火炮来说是必须要支出的也是大将军炮最大的弱点之一。
不过它的威力十分强大是现在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攻城武器了它的优点决定了明军无法舍弃它只会不断的改进它。
比如给它制定更好的固定炮身的办法免去相当耗费时间的复位和调整射击角度的程序。
这个程序要是免掉了能给炮组节省一半的时间。
亦或者增强炮身强度让炮手们不要总是担心它会炸膛免去降温时间那么也能给火炮发射减去很多的麻烦。
第二轮射击说到就到, 二十五门大将军炮再次轰鸣出声。
震天动地的轰鸣声之中, 二十五颗铁弹再次裹着灼热的气流砸向了樊城城楼, 再次给樊城城楼带去了恐怖的伤害。
宋朝以前襄阳和樊城的城楼都是土城靠着一层一层的夯土夯起来的较为结实耐用, 不过没有包砖。
而到了宋朝尤其是南宋, 因为襄阳和樊城的重要战略地位, 南宋朝廷花了大价钱给城墙包砖。
烧砖这个行当在明朝大为兴盛, 所以明城墙多为包砖城墙乃至于纯粹的砖石结构城墙宋朝以前则多为土城墙, 只有一些重镇使用了类似于三合土的技术制作城墙非常结实耐用。
宋朝出现了烧砖行当但是还没有兴盛起来, 包砖成本比较高, 只有重镇才有这个待遇, 不然的话朝廷支出不起。
苏咏霖就在明国大力发展烧砖行业, 大力兴建烧砖工场然后给一些重镇的城墙进行包砖改进。
目前得到改进的有中都城、辽阳城、大同城、长安城、洛阳城、开封城等等重镇, 包砖的存在大大增强了这些城池的防御力。
而对南宋来说除了临安城之外襄阳和樊城都有这个包砖待遇, 且城墙十分坚固。
他们已经考虑到了明军会使用投石机攻城的情况所以升级城墙防御, 用上好的青砖对城墙进行包裹一般的投石机打击不能损坏墙体。
但是明军火炮是直射轰击, 和投石机的抛射完全不同火药爆炸的动能更是远超投石机的机械动能, 可以说是一打一个坑一打一个坑。
凡是击打中墙面的炮弹基本上都把包砖部分打碎掉了多来几次直接就露出了包砖后头的土质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