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李祁以为是因为里面夹杂了小礼物才会这么厚,打开一看,并没有,真的全是书写的信封。
这个读者……对《梁丘传》和他这个作者这么喜爱的吗?
这纸张的厚度都能赶上一本话本厚了,就算手写的字比印刷来的大,间隔更宽,这么多,怎么也将近万字了吧,及时在现代都能称为超长评。
怀着满心的好奇,李祁自然首先看起了手中这封邓文通的来信。
本以为是个狂热的粉丝,结果出乎意料,这邓文通居然开头就谈了白话文普及的趋势,然后大书特书白话文的优势,谈《梁丘传》用白话文所著,是合乎大势的,夸知言先生有大才。
略微有些不好意思呢。
继续往下看。
话题从白话文转到了《梁丘传》本身,说《梁丘传》凭一己之力,将大殷的话本提高到了新的层次,将话本的格局、布景,从一家、一院,扩大到了国家、天下的格局,这是从来没有的事,前人不曾想过、不曾写过、不曾有过的、新的话本形式。
将浓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气魄,凝聚在了小小的一册话本之中,知言先生当得起未来的话本大家,未来的话本业也必将因为知言先生而改变。
向来脸厚的李祁,脸颊也有点微红了。
接下来,这邓文通又从《梁丘传》的主角梁丘出发,大肆评价和赞赏,说梁丘塑造了话本主角另一种形象,一种铁血军人、保家卫国的战士的形象。
他们大殷以武立国,可偏偏以往话本男主角却往往以书生的形象出现,最应该赞赏的边军,却成了从未在话本中出现的隐身者,偶然出现的维护秩序的军人,也往往是作为主角的对立面出现。
而梁丘的出场,打破了以往的传统书生话本,‘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燕山五十州’,梁丘在国家破碎、山河飘零之际,担起驱逐外敌,回复中原的重担,这才是他们大殷话本的主角。
李祁真都点不好意思,不过对于这些夸奖,他还是欣然接受的,毕竟,这都接受不了,以后怎么接受更多的夸奖。
邓文通对《梁丘传》的主要评价就差不多到此了,接下来就是写琐碎的小事,也是从这后面,李祁才知道这邓文通还是京城一书院的学子。
说他买到《梁丘传》完全时常意外,因为之前买的话本还未看就被书院先生没收少了,去重新买时,意外看到了《梁丘传》。
说自己因家中父亲要求不能出门,错过《梁丘传》第二册的发售,如今又因书院院规,这月不能下山,又要错过《梁丘传》第三册了,也不知有没有好心人能给他寄上山来,不然他只能等大半个月后的书院休假。
最后又是表达了对知言先生的一番喜爱和敬佩之情,希望知言先生能继续加油,《梁丘传》能超过子规公子,因为近日,他被一个喜欢子规公子的人怼了。
絮絮叨叨的,李祁似乎看到了一个年轻又有活力的学子。
而且这个学子的想法还和李祁如此契合。
李祁都有点想见见这可爱的读者了,当然,也只是想想而已,作者与读者最好的联系方式,永远是更好的书籍,何况距离产生美,未曾见面,对方的每一个字的美丽的。
等读完这近万字的书信,李祁都快产生自己饿了的错觉,果然还是静坐太久了。
起身转了转,休息一番,李祁才开始写起了回信,这样一个忠实的读者,还是如此的与他贴合,回信自然是不能少的。
先是表明自身身份,然后就是感谢对他和《梁丘传》的认可与喜爱,表示自己会继续写下去。
当然,这位叫邓文通的读者,写给他的信都是如此真诚和热情,李祁也不愿意完全客气疏离的表示感谢,以及希望继续支持,这样的回复千篇一律,没有感情,怎么对的起邓文通那长达一万字的书信。
李祁自然也跟着谈论了一番自己对白话文和当今话本的看法,从来信就可以看出,这位邓文通学子对白话文和话本颇为了解,确实是一位长期看话本的主。
接着又谈了番写《梁丘传》的用意,当然,李祁不会直接写自己当初就考虑到北方战场大胜,到时候好蹭热度,只是说我们大殷的战士戍守边疆,保家卫国,因此才想到写《梁丘传》这样一本话本。
不过《梁丘传》中的世界与大殷不同,也希望读者能分辨。
最后这一段话,李祁是想给这位邓文通读者打个预防针,毕竟再他还没开始动笔的《梁丘传》最后一册,第五册里,可是要给玻璃渣的。
千万别带入大殷,还是先给个预防吧,人生不能事事如意,话本也不能尽是大团圆。
李祁冷漠地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