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粮店不少,东西市的常平仓各有一座官府那么大,石墙高耸,铁门紧闭,从没开过,门前却没有卫兵把守,谁也不知道里边有多少存粮。
副食倒是不缺,一车车的蔬果、荤肉,于每天破晓时分,从京郊村镇往城里拉。
这个一个历史上从没有过的——大盛朝,京城。
商人富足,官人势大,书生苦读,胡姬风流……从路边的摊贩到酒楼的掌柜,同巷住着的官老爷、华服美饰的夫人们,还有大门不出的小姐们,全都走在自己固定的轨道上,绝不脱轨半步。
人人安居乐业,人人言笑晏晏,像站在最底层,不登高、也不思危的蚁群。
他们不知国情,不懂朝事,不通律法,浑浑噩噩地活,不知道自己吃的盐是海盐还是矿井盐,不知道每天运进城里的蔬果荤肉从哪个村来,对资源供给、生产要素、运输配送,一概不知。
富人一掷千金,贫民一个铜板儿掰成两个花,却没人在意货币职能健不健全,物价稳不稳定,钞币由谁铸,怎么发行。
就连做了六年官的唐老爷,对盛朝律法也是一问三不知。唐荼荼问起律法时,唐老爷便抚着胡子大笑:“爹是礼部的,哪里懂那些?”
无知得理所当然。
至于京城以外的地方,国土边界在哪,边关什么境况,保甲怎么保,募兵役几年……问谁谁都傻眼。
时近半年,唐荼荼还没走完这京城的五分之一,也没摸清楚城墙边界。每天那一上午太短了,她无车无马,不敢走远。
无知便会恐慌,她没法像京城里的其他人一样安安心心地过日子,揣着满心的慌张无措,还要花心思装好一个黄毛丫头,多说是错,多行是错,多吃也是错。
连个谋生的技能也无,却学了一堆没用的礼仪,学“见人先礼”,学“未语先笑”,学吃饭坐桌子谁坐上首谁坐下边,学喝茶前要将茶杯滚几遍。
唐荼荼几乎要崩溃。
疯了吧这群人,好好一壶茶,糟践得只剩一杯。
目之所及满眼陌生,爹娘不是她的爹娘,兄妹不是她的兄妹,这具身体不是她的身体,时代也不是她的时代。
什么都是错的,哪里都不对。
唐荼荼摁着心口,慢慢闭上眼。
她从一个资源极端匮乏的时代穿来,与这个朝代格格不入。末世那十年太苦,不是这半年的衣食富足能填得平的。
一闭上眼,战火硝烟就呼啸着涌过来。
从硝烟中走出来的幸存者们,建立起了庞大的城市基地,食水充裕、物产稳定、货币规范、军队强大、律法严苛。可最后,不是也毁于蚁穴?
躺了小半个时辰,半点睡意没攒出来。
唐荼荼翻身坐起,怕吵醒隔壁耳房的福丫,静悄悄地开了顶箱柜,拿了床厚点的被子,铺到床边的地上。
随后把自己裹进去,裹成一个桶,就地一骨碌,滚到了床底下贴墙的位置。
这地方时常打扫,又是夏季,洒扫更勤,没什么灰尘。
狭小的、昏暗的、透气不畅的空间,无边的安全感包围了她。
*
天刚亮,左邻家养的鸡打了头遍鸣,后院的仆妇就匆匆来敲门,压着声,着急唤道:“二小姐,二小姐,起身了。”又支支吾吾说:“大奶奶来了。”
华琼已经进了后门,皱着眉头,走得英姿飒爽。这府她不是头回来了,却没见过鹿鸣院中这堵墙,问路旁傻站着的嬷嬷:“二姑娘住哪个屋?”
那是唐夫人身边的胡嬷嬷,刚起身不久,盹还没醒清明,硬生生被华琼给惊清醒了,尴尬一指东边,便见华琼眼也不斜地过去了。
她一人来的,一个丫鬟婆子也没带,气势却跟土匪过街似的。
进了鹿鸣院,找到唐荼荼的屋,华琼也不通传,推开门就往屏风后走,门边侍立的福丫都傻了。
唐荼荼裹胸刚刚穿好,忙背过身把中衣披起来。
“娘,您怎么来了?”
华琼浑不在意道:“你穿你的,别着了凉。”
唐荼荼无奈背过了身。她这内屋简陋,除去华琼已经越过的那面三折屏,再无可避了,只好忍着尴尬穿衣裳鞋袜。
华琼把她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又仔细看了看她眉眼神色,松了口气。
“这不是挺好么,倒叫我吓一跳,骑着马直往这儿赶。传话的也是个嘴笨的,说你昨夜吓得脸色惨白,腿都打摆子了。”
“……就害怕了一小会儿。”唐荼荼含糊应了声。
她穿越到这里后,见华琼的次数不多,满打满算不过三回。头两回是刚穿来那几天,华琼来探了两次病,第三回,是荼荼病好以后,唐老爷和唐夫人催她拿着回礼去华府探望。
算起来,两人四个多月没见了。
天没亮时收着的信儿,华琼粗粗净了脸就来了,困意徐徐地涌上来。她提了张雕花凳坐下来,凳子平平整整一个面,坐得并不舒服,细看是紫檀色,却不是紫檀木。
华琼环视一圈,感觉从床到柜哪儿哪儿都看不顺眼,比自家穿用差一截。她却不说破,只看着荼荼笑:“改天娘给你打套家具,你这色儿老气,看久了心情不好。”
唐荼荼忙说:“不用,我住着挺好的。”
她拒绝得太快,华琼以为她有难言之隐,自己揣摩着又说:“这事你别操心,到时候你们兄妹三个一人一套,娘送得起。”
唐荼荼怕多说多错,只好应下:“让您破费了。”
她坐得拘谨,说话拘谨,眼角眉梢也全是生疏。
叫人看得实在难过,华琼极轻地叹了口气:“荼荼,你与娘生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