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收了粮食之后,土地翻整两遍,就该种青菜了,这个时候不但有萝卜白菜,还有土豆,还有大豆,这个时候也该种了,再往秋里走天凉就不适合了,七月份种,九月份成熟,大豆产量多,种三四亩就成。
等到冬天的时候,田地就空下来,农民们会把家里的肥料浇在地里养,等到来年春天的时候翻地,又开始新一轮的耕种。
所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柳一一是个土生土长的城里人,对耕地不懂,也轮不到她管,秦大壮是种田的好手,家里的地一般都是听他做主。
一家人吃饱喝足都去休息了,留下柳一一和秦三郎收拾厨房。
其实本该孙氏带着俩孩子收拾的,孙氏身体不好,况且这会儿也没在家,收拾厨房的就变成秦三郎了,秦三郎不是读书人,没有君子远庖厨的说法,再说他也不忍心看着柳一一一个人在那里忙活。
回到后院,秦三郎已经把热水烧开了,他现在和柳一一一样,养成了三天两头洗澡洗头的习惯,长时间不洗,身体头发都会痒痒。
柳一一累的狠了,就喜欢泡个热水澡,躺在热水中,连日的疲劳都能减轻不少。
洗着洗着差点睡过去,直到秦三郎把她给喊醒。
“嫂嫂,嫂嫂,水要凉了。”
真累啊,柳一一觉得当年高考,考研的时候都没这么累过。
迷迷糊糊出来,回到屋子里,往床上一滚,睡得鼾甜。
这天晚上的秦家,乃至整个秦张村都十分的安静,此起彼伏的鼾声,合着蛐蛐,知了的叫声,交织成一首丰收的交响曲。
大家都睡下了,唯有甄氏醒着,睡不着,她从床上坐起来,没有电灯,抹黑从枕头底下翻出一直竹签。
用手细细的摸着,嘴里喃喃的念着:“菩萨给的上上签,大吉,可大吉的事情在那儿啊?是应在孩子们读书上吗?”
原来这正是甄氏当初卖柳一一之前,去观音庙求的签文,甄氏听的是一知半解,只知道秦家要走运了。
可是随后秦家秀才死了,她二儿子也没了,秦家眼瞅着要分家了,她也不知道好运在那儿。
甄氏把签文摸了又摸,最终叹口气又放到枕头下面了。
转眼到了第二天,忙了好几天的秦家人,又开始各忙各的事情了,孙氏不在家,家里的饭就是柳一一和秦三郎一起做。
尽管新粮已经收了,日子还是要精打细算的。
柳一一的手艺还算不错的,先熬一大锅高粱野菜粥,再烙点葱花野菜红薯饼,配着咸萝卜丁,早饭吃的还是有滋有味的。
吃了早饭,大家都各忙各的去了,秦明亮去给赵掌柜送货,还有一筐豆腐,豆芽,买卖越做越好,他也顾不上累了,东西摆了满满一独轮车,推着就走了。
秦大壮扛着锄头下地去了,把能干的碎活都给干了;韩氏把豆子泡上之后,喂了鸡和猪,还顺带把柳一一的小兔子给喂了,干完活,洗洗手,进王氏的屋子看孩子去了。
秦花枝一只手端着盆去河边洗衣服,另一只手还赶着三头羊,一道去河边。
秦三柱的私塾因为秋收放假,他有更多的时间读书,跟秦四郎都在院子里,阴阳顿挫的读书声不绝于耳。
万氏吃完饭就进屋了,不多时织布机也发出唧唧复唧唧的声音,秦玉叶则拿着箩筐坐在门口,做簪花和荷包,孙氏不在家,就只剩她一个人做簪花了,攒够了就给柳一一,让她拿集市上换钱。
偶然,还弄一朵插在自己头上,美滋滋的。
厨房里,只有柳一一一个人在忙活,刷锅刷碗,还打扫灶台,扫地,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