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洪武末年,能够打战的将领,不是老死,就是被朱元璋杀死,幸存的只有耿炳文和郭英二人。
此时,面对朱棣的起兵,率领军队去击败他的最佳人选,自然就是耿炳文了。
耿炳文就此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统率副将军李坚、宁忠北伐朱棣!
这时的耿炳文,已经六十五岁,可是,他老当益壮,觉得可以击败朱棣!
他率领号称三十万的大军,不过,实际上只有十三万人。在耿炳文看来,十三万人,足以消灭朱棣!
八月初,耿炳文的军队到达真定,在滹沱河的南北两岸分营扎寨。
都督徐凯驻扎在河间,潘忠、杨松驻军在莫州,先锋九千人驻扎在雄县。
耿炳文觉得朱棣的军队绝对没那么快赶到,所以,在中秋之时,他没有多少防备,让大伙尽享中秋佳节。
哪里知道,朱棣不是一般的人,他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所以,他出其不意地赶到,突然发动袭击,把耿炳文的先锋九千人,全部杀掉!
潘忠等人听闻消息,率军赶去增援。
哪里知道,在过月漾桥时,遭到朱棣军的伏击,都落入水中,潘忠、杨松都被俘。
这两位大将宁死不屈,最终被杀。
莫州就此失守。
耿炳文的部将张保也向朱棣投降,并向朱棣报告南岸部队的虚实情况。
朱棣决定放张保回去,让他张扬雄县、莫州惨败的情景,并说北军将要到来。
耿炳文听闻后,立即转移军队,并且全部渡河,全力抗敌。
可是,就在耿炳文军队转移之际,朱棣军突然来临,沿城攻击!
耿炳文的军队正在渡河,不能成列,登时溃败入城。
他们进城之时,又没有纪律,拥挤在城门里,造成堵塞,当下自相践踏,被踩死的不可数计。
至此,耿炳文才知道朱棣的厉害,同时,研究除朱棣带兵作战的优点,那就是:行动快速,善于埋伏。
而对付这样的人,这样的军队,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守不战!
换句话来说,我守住城,你再快速,没有翅膀,也飞不过城去;你善于埋伏吧,我躲着不出来,看你还怎么埋伏!
这办法虽然有点耍无赖的感觉,但是,实用!
耿炳文当下让十万军队尽退城中,坚守不战。
朱棣知道耿炳文是一员老将,攻城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他决定绕过耿炳文!过了三天后,朱棣便自动撤兵。
也就是说,耿炳文的方法奏效了!
如果军队继续由他带领,鹿死谁手,还真是未知数啊!
可惜的是,建文帝不耐烦了,觉得耿炳文没用,当下采纳黄子澄的建议,以李文忠之子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乘坐驿车前去取代耿炳文。
这个决定,使得建文帝大败,而朱棣,迎来了他真正的起势。
我想,建文帝一定没读过安史之乱的历史,不然,他不会学唐玄宗一样,在高仙芝、封常清坚守不战后,换上了哥舒翰为将,对安禄山进行攻击,结果导致了潼关失守。
黑格尔说过一句话,那就是: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就是我们根本没有从历史中领受到教训!
这句话,用在建文帝的身上,真是最正确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