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赵构还是很给他面子的,在他临走前,咨询了他对宰相的人选。
“九月,浚求去,帝问:「谁可代卿?」浚不对。帝曰:「秦桧何如?」浚曰:「与之共事,始知其暗。」帝曰:「然则用赵鼎。」鼎于是复相。”(《宋史》)
赵构问:“你觉得谁可以做宰相?”
张浚没有回答,他知道皇帝心里有了人选,他回答又有什么用呢?
赵构接着说:“秦桧怎么样?”
张浚这一下说话了,他知道,别人都可以做宰相,秦桧,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决不能让他做宰相!
他从容说:“我与他共事,才知道他是如此卑劣的!”说完,便没有再说了。
意思很明显,用了秦桧这样的人,你早晚会后悔!
赵构说:“那就用赵鼎吧!”
张浚肯定地推荐了赵鼎,因为“鼎于是为相”。
而此时的张浚,其实他和赵鼎是有矛盾的,而这个矛盾来源也是因为秦桧。
原来秦桧老早就在赵鼎面前陷害张浚,他对赵鼎说:“皇上想让你做宰相,是张相不同意!”(上欲召公,而张相迟留)
赵鼎对秦桧也没什么好印象,可是,秦桧会装,他装作一切都听赵鼎的话的样子,所以,导致赵鼎对他的话深信不疑。
赵鼎和张浚就这样关系不好了。
可是,张浚还是推荐了赵鼎,可见君子始终是君子,小人是离间不了,小人离间得了的就不是君子了。
张浚走了,发生一件有趣的事,那就是秦桧想陷害张浚,叫他的人去告张浚,说他被抄家的箱子里发现了策划谋反的书信。宋高宗派人去抄来,在朝堂上打开却只看到一些书籍,虽然也有书信,但里面都是忧国爱君的话。此外就是破旧衣服,宋高宗大出意外,非常感动,说:“没想到张浚竟然一贫如此。”
于是派使者追赶去送他三百两金。
桧党又对外宣称说是去赐张浚死,指望张浚会有错误的反应,自杀或者反叛。消息传到零陵,张浚的左右哭之,张浚说:“我的罪过固然当死,如果象外面传的那样,死了来向国家谢罪也没什么,你们为什么要哭呢?”
张浚又问使者是谁,说是殿帅杨存中(即杨沂中)的儿子。
张浚说:“我不须死了,存中是我的故部。如果朝廷要赐我死,必然另派他人。”
不久使者到了,宣读了皇帝的圣旨,张浚得三百两赏金。
张浚就这样告别他挥洒血汗的朝廷了,他的一生本以为再没有为朝廷挥洒血汗的时候了,没想到晚年,白须飘飘,又回到了朝廷,和金人痛快地大战一场,这是后话,表过不题。要说的是,后来赵鼎终究被秦桧搞倒,他和张浚相遇在福建,谈及秦桧告诉他的,关于张浚陷害自己的事。
张浚听了,眉毛倒竖,说:“绝对没有此事,全是秦桧胡说八道!”
二人这才知道,秦桧那小子的良心,用日本鬼子的话来说,那就是大大的坏!
绍兴八年三月,秦桧又加官进爵,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吏部侍郎晏敦听说了这个消息,长叹一声,说:“奸人相矣!”
是的,明眼一看就知道秦桧又要坐宰相。
他现在唯一缺的,就是满足赵构的愿望。
那么,赵构有哪些愿望?
最重要的当然是让金人放弃攻打南宋,从而议和;
其次就是迎回他的母亲。
秦桧当然知道赵构的愿望,所以,他想着法子要让赵构知道只有自己可以实现他的愿望。
赵构也终于忍耐不住,责怪起宰相来了,他说:“先帝梓宫,果有还期,虽待二三年尚庶几。惟是太后春秋高,朕旦夕思念,欲早相见,此所以不惮屈己,冀和议之速成也!”
赵鼎没有回答,秦桧倒回答了,他说:“屈己议和,此人主之孝也。见主卑屈,怀愤不平,此人臣之忠也。”意思是委屈自己去议和,这是我们万岁的孝心啊!看见万岁卑躬屈膝,我们要愤怒不平,这是我们做臣子的忠心之处!
其实内在意思就是,我们不该让皇帝去议和,而是我们去议和。
秦桧的说话,很快得到皇帝的赏识。再加上秦桧说他有能力把赵构的亲生母亲弄回来,使得赵构再次任用秦桧为相,罢免了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