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驾崩后,赵煦为帝,是为宋哲宗。
他是赵顼的第六子,其母为宫嫔朱氏,后封钦成皇后。
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赵煦任开府仪同三司、彰武军节度使,进封延安郡王。
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三月,赵煦在集英殿宴请群臣,赵煦侍立在旁,其仪容举止深得群臣肯定,纷纷向赵煦祝贺。
这意味着,赵顼已经把赵煦看作接班人了。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二月,赵顼病情日趋恶化,不能处理朝政。
这时赵顼才九岁,而赵顼的俩个同母弟弟赵颢、赵頵却年富力强,论声望、地位和出身,俩人中的任何一个都有资格为帝。
大臣蔡确和邢恕也有策立二王之意,他们曾想通过高太后的侄子高公绘和高公纪达到目的,但高公绘等予以拒绝。
蔡确和邢恕见阴谋难以得逞,当下见风使舵,决定拥立赵顼,以夺策立之功,并趁机除掉与蔡确有矛盾的宰相王珪。
蔡确在与王珪同去探望赵顼时,问王珪对立储之事有何看法。
他同时在暗中派开封知府蔡京率杀手埋伏在暗处,只要王珪稍有异议,就将他杀死。
这是王珪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
王珪平时虽然胆小怕事,但在大是大非的面前,回答皇帝说:“皇上有子!”他言下之意是要立赵煦了。
蔡确无法,当下只好四处张扬,说他自己有策立大功,却反诬高太后和王珪有废立赵煦之意。
后来高太后掌权,蔡确给自己招来大祸,这是后话,表过不提。
朝中一些大臣也拥立赵顼的弟弟,赵颢和赵頵也极为关注选立皇储一事。
他们时常去皇宫探视赵顼的病情。
他们看过赵顼后,赵颢还径直去高太后处,试图探听或是谈论些什么。
赵顼只能“怒目视之”,似乎也察觉到弟弟们的意图。
赵顼在弥留之际,赵颢甚至还请求留在赵顼身边侍疾。
高太后见俩位亲王居心叵测,为防万一,便命人关闭宫门,禁止二王出入赵顼寝宫,实际上是要他们断了念头。同时,加快了立赵顼为储的步伐,还暗中敕令宦官梁惟简,让他的妻子秘密赶制了一件十岁孩童穿的皇袍,以备不时之需。
三月,在大臣们前来觐见时,高太后当众夸赞皇子赵煦性格稳重,聪明伶俐,自赵顼病后便一直手抄佛经,为父皇祈福,颇是孝顺,称其已能背诵七卷《论语》,字也写得很漂亮,她还将赵煦所抄佛经传给大臣们看。
大臣们齐声称贺,高太后立即命人抱出赵煦,宣读赵顼诏书,立赵煦为皇太子,皇储之争至此才告终。
赵煦即位时,高太后垂帘听政。
她一再表示她性本好静,垂帘听政是出于无奈,但她却丝毫不放松手中的权力。
在高太后垂帘时期,军国大事都由她与几位大臣处理,年少的赵煦对朝政几乎没有发言权。
大臣们也以为赵煦年幼,凡事都取决于高太后。
朝堂上,赵煦的御座与高太后座位相对,大臣们向来是向太后奏事,背朝赵煦,也不转身向赵煦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