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议散后,杨天生找着堵胤锡,伸出个大拇指夸奖他,悻悻地道:“堵公你真行啊,武夫的刀,文人的嘴,杨某今天算是领教了!”
杨天生谑道:“堵公你若改行去说书唱戏,俺绝对给你大锭银子一块作赏钱!”(注:官府库银一般是25两银子重的大锭银子)
以堵胤锡的地位,也只有寥寥数人敢这样当面说他了。
堵胤锡哈哈大笑道:“看来俺不怕将来失业了!”
他讲述的郭昕的故事,乃是在唐宪宗元和三年,即公元808年暴雪漫天的冬天,是大唐王朝西域戍边史上,最为悲壮的时刻:大唐在西域最后一支部队,亦即是安西都护府最后一支残兵,孤守在龟兹的军堡上,早已在吐蕃的围困下弹尽粮绝。
白发苍苍的郭昕将军,慨然拔剑高呼,震天的喊杀声里,面黄肌瘦的唐兵们手持兵器,与登上城头的吐蕃军进行了最后的浴血肉搏,全数壮烈殉难,无一人投降!
本来唐朝经营西域还是蛮成功的,没想到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乱起,焦头烂额的唐廷调集西北边军勤王平叛,守卫西域的安西、北庭节度使属下的边兵也被大批调往内地。
吐蕃趁虚而入,出兵攻下河西走廊,切断了大唐与西域的联系。
在这不利的情况下,郭昕与镇守北庭的李元忠联合,坚守安西四镇,甚至在困守之际,还一直试图与远在长安的朝廷取得联系,不断派出人马向长安进发。
781年终于有信使回到了长安,与长安失联近十六年的西域,再次与朝廷取得了联络。
朝廷这才知道原以为已经彻底丢失的国土,在玉门关之西还有唐地,安西都护府在安史之乱后成了大唐的一块飞地,朝野上下皆被他们“舍身报国”的精神感动,连唐德宗本人都为之钦佩,特意下诏激励西域将士,并拜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使,加封武威郡王。
此时的大唐自身难保,刚刚从安史之乱中恢复过来,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虎视眈眈,除了精神鼓励,已经没有余力支持西域!
无奈之下,郭昕依旧只能独立坚守。
在吐蕃人的不断进攻之下,公元808年,西域的唐军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可以据守的城池--龟兹。
铁血郡王郭昕在安史之乱后,孤守西域整整53年!
其实他可以放弃的,他只要弃军而逃,回归长安,没人会指责他贪生怕死。
他可以荣华富贵,只要他投降,吐蕃人就会封他为王!
他率领的军队,没有补给,没有兵源,当年追随郭昕出关的汉家青葱少年,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兵,却依旧死守着大唐在西域的最后一块国土!
最后一战,万里一孤城,三军将士尽白头,气壮山河,慨然赴死!
从此汉家中原王朝诏令不过玉门关,西域城头变幻异族大王旗,不见汉家儿郎的身影。
而在今天,大明朝廷形成合力,大军西出玉门关,重复汉唐旧地,誓将汉家的旗帜插遍天山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