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然有这么多的朝廷官员,以及皇上身边的公公到访杜府,这事还要从今朝上的金銮殿上说起来。
文武百官分列两旁。
“诸位爱卿,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端坐高台的皇上例行道。
重要的事情也不是天天都有的,或者说,能拿在大殿上讨论的事,众人心中会思虑再三,早有腹案,一般不会轻易上奏。
这年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边关那里,不过这早已经讨论好几回了,再议也没可能议个新花样出来。
所以皇上才有此一问,没打算今天议大事。
谁知他话音刚落,于家老大便出列了,躬身道:“皇上,臣有本启奏。”
大祥皇道,“于爱卿有何事?”
于家老大身为刑部侍郎,皇上自然很熟悉,但更熟悉的其实是他爹于老太爷。
于老太爷一生精明,说话做事时常令人感到头大;到了老大这里,升级成头铁了。
原因是于家老大这人做官欠了点火候,性子稍有点莽,说话直邦邦的,喜欢跟人硬顶,又因他脑袋显大,很多同僚便暗地里称其为“于铁头”。
于大老爷回道:“皇上不是定下以银两换取爵位么,我于家虽算不上富足,但身受皇恩,当为吾皇分忧,愿出银六千两,以充国库。”
“于爱卿有此心,乃吾朝之幸也!”
皇上心下大悦,有人肯送银子了,这自然是好事,当下思忖一番,便道:“联便赐你于家侯爵一位,并可承袭一代,于爱卿满意否?”
“臣谢皇上隆恩!”
满意不满意,还不是你皇上说了算。于大老爷暗自腹诽。
这个待遇,就跟之前皇上许诺给杜正砚的是一样的。
可他们于家多出了一千两呢!
能满意才怪。
不过这个结果也在于老太爷昨天的预料之中,他并没打算多说什么。
他虽然被人称作于铁头,但也不是什么时候都会显露他的头铁的。
大祥皇也知道于家出的银子多一点,但他并不认为自己不公平。
于家几代都在京城为官,算得上底蕴深厚了。
而杜正砚来京城的时间并不算长,除了他本人在朝公干,并无其他家人辅衬。
也就是说,没于家有钱!
这就好比同样是一万块钱,在穷人和富人眼里,其价值和份量有着天壤之别。
所以于家多拿出了一千两,在他看来,没啥好说的。
这事儿就算说定了,就等散朝后下诏,双方也都不用担心对方会反悔。
正当大祥皇左右望望,看看还有没人发言,最好再来两个买爵位的,却听于家老大又开口了。
“皇上,臣,还有本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