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魏仁浦,已经五十七岁。 郑子明与陶三春都是四十岁,他们二十六岁完婚,二十七岁生下长女郑媚之。郑子明的下一辈,按辈排,该开字派,天子柴荣御赐的名字。 魏仁浦因为是郭威、柴荣的重要谋臣,当然对于郑恩、赵匡胤也都十分要好。经过柴荣的撮合,叫郑恩将大女儿许给魏仁浦的庶子魏煕廷,两家结为儿女亲家。 郑媚之打小就被魏仁浦喜欢莫名,魏煕廷比之大三岁,也对这个妹妹喜欢得很。因为定的是娃娃亲,因此,两家孩子打小就故意安排在一起练武习文,青梅竹马,感情深厚。 现在郑媚之才十三岁,就已经出落得国色天香,文武全才。两家商量好,准备等郑媚之长到十六岁,就将婚事办了。 在两家孩子成长过程中,魏仁浦与郑恩、陶叔春夫妇,结下了深情厚谊,堪比结义兄弟。每次郑恩从防守地回京,都会拜望魏仁浦,讨论一些治政驭民之道。两人畅饮而谈,往往通宵达旦,郑恩也从没跟魏仁浦耍过酒疯。 正所谓:人逢知己千杯少。郑恩跟他在一起说话,受益匪浅,喝的再多也不觉得醉。而跟那些武将一起喝酒,郑子明往往喝不了多少,就感觉没意思,甩袖而去。 这次大战涿州,郑子明能够与高怀德用计,那韬略可不是一天两天练就的,魏仁浦对其影响极为深刻。魏仁浦也非常看好这位大周、大宋两皇帝结义的三弟,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郑恩,就会写信到他镇守的地方。 因此,当看到郑恩的人头被削落的一刻,魏仁浦如同自己被杀,心口剧痛,撕心裂肺惨叫起来。惊得赵匡胤顿时酒醒,懊悔不跌。 事情还没完呢?魏仁浦就此一病不起,于第二年病逝。也就是开宝二年(969年),赵匡胤亲征北汉,魏仁浦从行。本就抱病随征,途中病情越来越重,返回汴梁的途中,在潞州梁侯驿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郑恩之死,受到打击最大的还不是赵匡胤、魏仁浦,哪能是谁呀? 当然是陶三春了。朝中众臣,情知陶三春不好惹,将此事暂时隐瞒下来。 一个大活人,进宫面君,一直不见回家,当老婆的就不会打听吗? 这等于说将激起北平王妃、薯粉龙锤陶叔春的更大反弹。陶叔春派陶虎去汴京探问,一个个统一说辞,推说郑恩出使南唐、南汉,冬腊月肯定回来。 但是一直到了腊月二十,该过年了,也不见郑恩回北平王府。陶叔春当即打马跑到保州,亲口质问高怀德。 东平王高怀德也是说郑恩出使南唐、南汉,估计事情很缠手,说不定就在那边过年了。 高怀德装着很高兴,摆出热烈欢迎三嫂的架势,摆起盛宴,款待陶三春。但酒席宴间,每当陶三春提及郑子明,高怀德的手就会一哆嗦。 陶三春哪里看不出来,故意喊一声:“子明冤枉啊!” 高怀德吓得两腿一软,跪在了陶三春面前,大哭道:“嫂嫂,兄弟不是人,没能保护好三哥。” 这么一审,全明白了。陶三春嚎啕大哭一阵,继而猛吃八大碗烧酒。安慰一番高怀德:“子明的死,不能怪你,也不能怪皇帝二哥,怪只怪吃酒太多,把命吃丢了。” 吃酒喝汤完毕,陶三春起身告辞,高怀德送出保州城外。看她镇定自若,还安慰自己,估计没啥事。高怀德也就不以为会怎样,返回军帐。 陶三春回到北平王府,叫来陶虎,讲述了郑子明死于赵匡胤之手,愤怒异常,叫陶虎敲响聚将钟。 陶三春悲痛不已,泪水狂泄,对众将讲明情由。当即传令,以陶虎、琴羞夫妇为先锋,平挥旌、尤成璋、范擒矛、陶隆、陈阳、郑子昂及丧门五芟,带领北平王府两千兵,全军戴孝,杀奔汴梁而来。 薛弃名闻报,也率领壶关及潞州的商界豪侠七百余人,全体戴孝。薛弃名嚎哭震天,气势汹汹杀奔汴梁,与陶三春会合。 陶三春的兵将进城之际,恰好是个大中午,守城大将一看全军戴孝,赶忙问怎么回事? 陶三春高喊:“我们来为北平王郑子明收尸。” 守城大将也不好说啥,只好放行。到了宫城,禁卫军一看陶三春率众进来,急令紧闭四门,飞报都指挥使高怀亮。 延和殿,赵匡胤正与众臣商议来年灭南汉之事。禁卫军都指挥使高怀亮奏报:“陛下,陶三春率领北平王府兵将,杀到了紫禁城外。” 赵匡胤一听,就知道弟媳要干什么,又愧又急,泪雨横飞。“仓啷啷”抽出佩剑,就要自裁以作交代。 高怀亮眼疾手快,飞速夺下宝剑,泪水涟涟,跪地劝道:“天子犯法,昔日里曹孟德割发代首,就足以让将相膺服。陛下乃是普天下的陛下,代天驭民,怎可轻抛天下苍生啊。” 众臣也都纷纷跪下,好一番解劝。 宰相赵普奏曰:“陛下,可以叫陶三春斩杀陛下所穿的黄袍,替北平王报仇雪恨。继而对郑家厚厚封赏,以为恩恤。” 赵匡胤泪流满面:“寡人就知道,弟媳饶不了寡人。就等着她来,寡人自献人头,以报三弟,以谢天下。既然众爱卿不舍寡人,就以则平兄所说,我亲到城门致歉,将黄袍叫她斩了。让天下尽知寡人之错。” 赵普,字则平,比赵匡胤大五岁。生于后梁末帝龙德二年(922年),卒于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享年七十一岁。幽州蓟县人,后徙居河南洛阳。五代至宋初名臣,北宋开国功臣。世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匡胤正要登城,高怀德领兵来到,直闯延和殿。他是怎么来的? 陶三春离开之后,高怀德忽然想起,以陶三春的性格,不该那么快就镇定下来。情知坏了,以她陶家兄妹和和川五虎,这要是大反东京。以陶家三大锤王,谁他娘的能够平定?这样搞的话,江山还得换人。 吓得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率领三千精骑,飞驰汴京。有事没事,以防万一。来到之后,已经看见了北平王府兵马杀到了紫禁城外。他急忙从别门闯进宫中,一来是护驾,二来是替皇帝出面,解劝陶三春。 经过碰头,准备以斩黄袍的方法处理,高怀德赞同。 他当即上城,对三嫂好一通解劝:“嫂嫂,兄弟只说两句话:第一,皇帝陛下冤杀三哥是绝对错误的。陛下本要自裁以谢罪,怎奈天下苍生历经数十年混战,民心思定,不容陛下撇开我等臣民。 “第二,由丞相和兄弟作证,将陛下所穿黄袍,让你斩杀,以代陛下肉身。使天下皆知三哥冤枉,陛下做错。 “还望嫂嫂爱惜你麾下的十数员大宋悍将和北平王府众兵丁,望嫂嫂斩黄袍而退兵。陛下必将对北平王后事妥善料理。” 陶三春也不是那种蛮不讲理的主,听到这里,与陈阳、范擒矛、郑子昂等商议,几位也都赞同高怀德所说。 薛弃名说道:“这就要看他赵皇帝能不能将黄袍拿来。如果东平王所说,都能兑现,我们二话不说,当即退兵。如果赵皇帝并不能听从高怀德的,我们不惜战死,也要为三弟讨回公道。” 他们正说着,赵匡胤上了城楼,高声说道:“弟妹,北平王府众将官、商界诸位大侠:寡人与三弟饮宴竟夜,次日上朝,兄弟起了争执,酒醉杀人,再无三弟,寡人痛悔不已。 “今情愿以朕登基所穿黄袍,叫弟妹斩杀,比同斩杀寡人,以此谢罪。 “对于征讨辽国萧镇汉的有功之臣,各加三等予以封赏。赐北平王府丹书铁劵,其长门嫡子世袭北平王,终宋之代北平王皆不得加以极刑。” 薛弃名看看陶三春,以为可行。这番话本身就代表天子的诚心诚意。看起来,的确是吃酒坏事。 他们正在议论,内侍陈伯抚以金盘托着黄袍。身后高怀德、高怀亮兄弟护定黄袍,仪仗规整,比同护定皇帝真身,来到了陶三春面前。 陈伯抚单膝跪倒,口称:“伯抚代圣上致歉,请陶夫人将圣上黄袍斩杀。” 陶三春拿起黄袍,“仓啷啷”抽出所佩玄冰剑,对着城楼上的赵匡胤翻身跪倒,泪如雨下,声如巨雷:“子明,我的夫,叔春将二哥的黄袍斩了,希望你知道二哥是酒后无心,还望宽恕二哥。” 说到这里,北平王府及壶关英雄三军大哭,陶叔春泣不成声,对赵匡胤震天动地喊道:“陛下,还请原谅弟妹不敬。为了你家三弟在天之灵能够安心,为了陛下能够安心,为了天下有个好皇帝,我替子明在天之灵将此黄袍斩杀。过往之事,永不再提。陛下赵家和郑家依然世代修好。” 说完,陶三春一剑挥下,黄袍被齐腰斩断。大喝一声:“陛下,恕臣无礼,弟妹带领众兄弟,收了子明尸身,回北平府下葬。兄弟们,撤!” 北平王府众将官,壶关众侠客,纷纷调转方向,撤围而去。 陶三春斩黄袍之后,赵匡胤早已泣不成声,说不成话。对陶三春摆摆手,胸口剧痛,翻倒在地。 斩黄袍的故事,在古代家喻户晓,有著名剧目《斩黄袍》,剧情是说: 柴荣死,苗顺计加黄袍于赵匡胤之身,使继帝位,改国号宋。封郑恩为北平王。河北的韩龙给赵匡胤进奉美女韩素梅,受封游街,遇郑恩,郑恩怒打之,韩龙逃入宫。 郑恩见到赵匡胤力谏,赵匡胤宠幸韩素梅,醉后怒斩郑恩。 陶三春闻而引兵围宫,高怀德闯宫,赵匡胤酒醒痛悔,高怀德斩韩龙,登城调解。陶三春斩赵匡胤所服黄袍泄忿,赵匡胤对郑恩追封许多特权,陶三春始退兵,韩素梅因为郑恩之死,被后悔的赵匡胤就地下令斩首。 这是将郑恩的史实删除之后,后人不知郑恩真实的死因,剧作家编出来一个韩素梅作历史替罪羊。别说郑恩的史实被删,就算柴荣的许多东西都被删了。 我们仔细看五代史和宋史,柴荣指挥的许多战役,往往不显示前方主将名字,主将就是郑恩。而只要是赵匡胤出没的地方,全都非常明确。 通过这件事情,郑家与柴家的特权一般无二,终宋之世,柴、郑都在朝堂和民间享有极其崇高的声望。为什么南宋人编写《百家姓》,起头八姓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原因就在这里。 赵氏乃宋朝国姓,钱氏吴越王钱镠,吴越王不但是后周、大宋的支持者,而且是灭南唐的盟友,之后钱俶自己去国号。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对钱家从来都礼遇有加。所以,江南人对于姓钱的人都很敬重。 第三个姓是孙氏,钱俶的妻子姓孙,编写《百家姓》的人是南宋人,杭州那边,对于钱家迷信得很。故而将孙氏也看得很尊贵。 第四个姓李氏,自然是南唐后主李煜,南宋人么,统治的不就是当年李煜的地盘?因而,到了南宋,对李家自然感恩戴德。 第五个姓周氏,指的是后周,郭威、柴荣都是赵宋江山的恩人。 第六个姓吴氏,指的是吴越国,钱镠建立,钱俶交给大宋。 第七个姓郑氏,毋庸置疑,这就是因为郑子明的存在了。 第八个姓王氏,天下除了天子,就是王最大了,而且姓王的也很多。 陶三春料理完郑恩的后事,整天以泪洗面,借酒浇愁。仅仅三个月过去,人就已经脱相,再也没了昔日里的冲天豪气。 郑家和川五虎、陶家阳武四侠、南唐勾魂十一侠等等,不断前来看望,好几个索性陪在她身边,寸步不离,深恐有个闪失。 平挥旌劝道:“弟妹,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呀?你的孩子都还小,可千万不能在这么喝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