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柴荣派遣五代以来的名将张保续,担任安抚使,拿着这道诏书,进城宣示大周天子恩义。
刘仁瞻之子刘崇让,看了周天子诏令,也深深感动。他随着张保续,代表父亲出城,向周天子告罪。
张保续,字嗣光,京兆万年人。性情爽直,喜欢俭素,历事六个王朝,未曾有一点点过错。多次出使藩国而不辱使命。大宋建隆二年(962年),因病去世,终年六十三岁。其父张洪曾任唐左武卫上将军。
张洪乃蛇矛大将张敦之子。当年,蟠龙金魔颜庆复,率各路援军,紧急驰援成都。兴元十三枪大哥的张敦,随三弟沙大洲出征,大战新都县,活捉南诏大将杜元感,神威无比,一战成名。战后被封万年侯,故而落籍万年。
三月二十一日,周世宗大陈军旅,在寿春城北面接受投降。
周廷构、孙羽等大将抬着刘仁瞻出城。刘仁瞻躺着不能起来,偶尔清醒,多数糊涂,始终不能说话。世宗慰劳赏赐,又让他进城养病。
三月二十三日,天子敕令,将寿州府治迁到下蔡。
按照本次御驾亲征的既定方略,赦免州境内死罪以下全部囚犯。
州中百姓因受到南唐刑法处理而聚集山林的,一并召回让他们重操旧业,不加问罪;有曾经被他们伤害过的,不得报仇打官司。昔日政令有不便于百姓的,命令本州条陈奏报。
三月二十四日,任命刘仁瞻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制书内容大致说:
“对事奉的君主竭尽忠诚,高风亮节没有欠缺,前代名臣良将,能有几人可以比拟!朕讨伐叛逆,得到你才真正值得称道。”
当日,是大周显德四年(957年)三月辛亥日,南唐保大十五年当日,刘仁瞻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寿州百姓听说讣讯,全城为之痛哭,有四十八位将校士卒痛不欲生,自杀为他殉葬。后周世宗闻讯后,派遣使者吊祭,命内臣负责监护其丧事,追赐爵位为彭城郡王。
南唐元宗李璟闻悉,悲痛欲绝,痛哭流涕,以至于无法上朝。追赠刘仁瞻为太师、中书令、卫王,谥号“忠肃”,南唐后主李煜改赠越王。
周世宗又将南唐清淮军改为忠正军,以此表彰刘仁瞻的节操。
刘仁瞻在后周、南唐及整个宋代,都被朝廷列入祭祀名单,成为影响深远的武将楷模。
后周天子柴荣任命右羽林统军杨信,为忠正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杨信,字猛尧,瀛州高阳人,初名义。晚唐龚州刺史、玄武伯、青龙刀仙杨喻曾孙,后周、宋初名将,此时任忠正军节度使。
其祖父杨统,字摄之,乃杨喻第五子。杨统乃杨喻任龚州刺史之际,由续弦所生。曾参与平定盐商齐朝,后随朱温征战,在朱梁王朝被封为高阳侯。他们这一支就落籍瀛州高阳。
其父杨刚,乱世之间从商,家资累万。杨信乃杨刚次子,自小随父祖学习贩门武艺,略通文学。曾随父亲贩卖高阳花布、毛巾、毛毯,精通商事。
进入宋朝,权内外马步军副都军头,迁殿前都指挥使,领建武军节度。太平兴国二年,改镇宁军节度、孟国公。善待部属士卒,军纪严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病逝,享年七十五岁。
杨信的子孙看不惯文官治政的阴损奸狡,全部从商。终宋之世,均无玄武伯、高阳侯、孟国公的杨氏子弟战场冲阵。
杨喻及曾孙杨信这一支杨氏,直至元朝,出来一位巨商杨原,支持元武宗海山,击败窝阔台汗国的海都,并参战阵亡,获封贩神。后文详叙。
寿州问题彻底解决,料理完刘仁瞻的丧事,周世宗诏令班师回朝。
临行,问及寿州民众生活情况,杨信奏曰:“彭城郡王死守十四月,寿州城外攻伐不止,良田荒芜,饥民无数。”
柴荣诏曰:“打开寿州粮仓,悉数救济饥民。得救饥民及所用粮食,具状奏闻,寿州不足之时,朕从别处调粮,务要万民安居。”
群臣都替饥民谢主隆恩。柴荣诏令拔寨而起,水陆军各回军镇,各军大将相随班师大梁。
仰笑白辞别天子,先行去徐州萧县老家、大梁、祖籍朝歌三地寻访祖父、父亲、哥哥的下落。
三月二十九上午,天子率军启程之后,一看十一妹要走,二姐琴羞、三哥潘美、五姐陶三春、七哥袁丈洪、九姐潘姜、十哥陶虎,六位齐齐相送。一直送出去十里开外,仰笑白与众位哥哥、姐姐洒泪而别,打马飞奔。
从寿州出发,往徐州萧县这一路,并没多远,中间经过宿州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