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大丈夫生不能五鼎食,死即五鼎烹尔!
凭什么他要被一群老兵油子欺负?
现在逆天改命机会就在眼前,只要攀上刘玄这跟大腿,早晚必有发达时刻。
什么唯才是举?
也就忽悠忽悠啥也不懂,又有一腔热血,又报国无门之人。
真生活在曹操麾下就知道,朝廷唯才是举告示发了十几年了,有几个朝廷命官是普通人出身?
甚至寒门出身的都少的可怜。
要么走颍川豪族举荐路子,要么就是自己就是豪族大户出身。
偶尔有几个寒门出身的,要么就是在归降之前,已经有了诺达名声,要么就是在孝桓帝、孝灵帝时期被征辟过的,或者就是本身名声大着几种。
正儿八经之前一文不名,然后由曹操赏识,亲自提拔重用的少之又少。
即使是曹操提拔的这种,最后还是被曹家、夏侯家,以及冀州豪强、颍川大族的子弟压着,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
像丞相长史王必,估计是曹操麾下寒门最标致性人物,最受重用的人之一,但基本上可以说,已经到达天花板了。
和他差不多之人,比他官位高,且又能插入曹氏集团核心的,估计屈指可数。
说句侮辱曹操的话,曹操迎接刘协,一直到曹魏灭亡,真正寒门子弟,没有外在原有的,估计还比不上桓、灵二帝时期,出现的寒门多,也远没有那个时候重用。
毕竟桓、灵时期,还有寒门位居三公!
像田丰,连出身都没有记载,父母双亡的孤儿,出场就是茂才,然后迁侍御史,这种权利颇大职位。
根本没法比!
至于到了陈群的九品官人法,被玩坏了之后,那就更别谈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了!
元复汲固然不懂这些政治上的事情。
但从他从军以来,很清楚的看到,曹氏、夏侯氏以及其他大户,进了军营是什么待遇,他这种破落户是什么待遇。
这都是有目共睹的。
为什么《举贤勿拘品行令》、《论吏士行能令》、《选举令》、《求贤令》等一次又一次发诏天下?
说白了,还不是看穿了套路或者效果不行。
有心眼的,会走大族路线。
没有心眼的,去了也是被人排落下去。
曹操固然有求贤心思。
可见不到贤才,那还求个屁贤?
好好的坦荡大道,走大族举荐,不香吗?
非要舍近求远,去应求贤令的诏书。
然后去了,曹操都没见过,就被人发配一个县吏,然后安稳度日。
曹操不可能有这么多时间,一一甄别人才。
而且说句实话,不是寒门不能出贵子,而是寒门没那么多时间,去增长见闻,没那么大财力支撑他求学、读书。
一个是生存,一个是生活,还是很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