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些人去过县城后,带回来了很不好的消息,在村里卷起一阵焦急议论狂潮:
“县城粮铺的麦价果然降了!听县里人议论说,前两天还是三十文钱一升麦子,如今就降到二十七文钱一升了!按照这个降法,说不得再过两天就是二十五文钱一升了。”
“或许到最后了,二十文钱一升都有可能……不能等麦价重新涨起来了,得赶紧趁如今还没将太多,赶紧卖了愁足赋役银!”
“而且县城还新开了一家粮铺,据说是县太爷的小舅子开设。跑去问了,若是付给铜钱,就二十七文钱一升麦子,若是直接付给银子,就是二十五文钱一升。”
“县太爷小舅子开的粮铺?那到时给我们缺斤少两了,我们也不敢说、也不敢闹啊!这不是欺负人呢嘛?!”
“可又能有什么办法?”
一切的议论和不忿,最后都归结于一句愤懑无奈的‘可又能有什么办法?’。
就在这时候,姜家站了出来!
姜家说了,按照以往三十文钱一升的价收麦子,而且是直接付给银子。
这不啻于绝境之中,伸出援手解救了他们啊!
之后,村里人家有许多感恩戴德,感念人情的漂亮话,不必赘述。
总之,姜家此举真是太仁义了,村里人家无不承姜家的人情。
当然,素来与姜家关系不好的南边严家,不算在内。
在姜家越过越好,村里也越来越多人家与姜家交情更好之后,严家就安分下来了,毕竟寡不敌众。但拉下面子来与姜家和好,也还是没有的。
之前姜家与村里人换麦种时,村里除了像夏家这样劳力太少的几家没换外,也还有一个严家没有来换。
这一次,村里其他人家都选择把麦子卖给姜家。不用累死累活的往县城挑运,价钱又还和以前一样,而且还是直接付给银子,这样的好事没人会傻得放过!
除了严家这样,与姜家不和甚至积怨甚深的人家。不过全村也只有严家一家,与姜家积怨甚深了。
那些以往与姜家关系一般,说不得暗地里还不喜姜家的人家,也都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腆着脸皮笑呵呵地把麦子往姜家挑。
不过就算严家主动求和,周翠娘也是不会同意的:“哼!严家婆娘这样,还算是有点志气。因为她也知道,就算登门来给我赔礼道歉,我也照样不可能同意换麦种,不会同意收她家的麦子!哼,还算是有点骨气!”
‘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敌人’,这也算是应了这句话了。
为了存放那些收回来的麦子,姜双五在姜秾的指点下,在后院下面挖了一个地窖。
地窖主体在后院下面,入口却在夫妻两的卧室里,一般情况下这样还是很安全的。
‘条编法’之下交纳赋役银,让村里人家今年的负担加重了许多,所幸比往年多卖上一两百斤麦子,也总算凑齐了银子。
全村人眼前的困境已经解决,接下来就是要愁以后了。
比如,家里麦子卖得不剩多少,明年开春后家里怕是就要断粮了。以及明年秋天的赋役银又要怎么办?
难不成以后年年都要这样,青黄不接,一年到头都不敢放开肚子吃顿饱饭?
就在这时,夏家和姜家两家,再次大发仁义之心。
说是要将段木栽种香菇的手艺,无偿教给村里人!
虽然他们不知道,姜夏两家蘑菇卖多少钱一斤,但想来或多或少总是能赚钱的!
菇房栽培蘑菇不用想,但有段木栽种香菇,也不错了吧?
后来叫他们去夏家说这事时,也证明确实是门赚钱的手艺。
因为段木栽培香菇这门营生中,夏家占六分、姜家占四分,所以这次主要是夏家站出来,向村里人说这事――也是趁机向村里人施恩。
夏家孤儿寡母的,因为夏五斤经常在县城里混,有那一伙混子朋友,上次雇人在菇房做工时,也拉进村里来转悠了一圈的,村里人并不敢欺负他们。
而且后来人缘在村中很不错的姜家人,也与夏家母子两越来越交好,加上姜家这一层面子在,村里更不会欺负他们了。
不过到底孤儿寡母,让他们给村里人施点恩情,和村里人打好关系,若万一有个事情——像是体弱的夏婶有个什么不好,也能有人帮一把。
“……为了感谢各位乡亲邻里,这些年来一直对我们母子多有照顾。
段木香菇已摘过一茬了,也发现确实做得,于是这就想着带大家一起来做。若做得好、做得精心,一年也能得个四五两银子,缓一缓赋役银的重担。
虽用段木栽种香菇这事,是我家五斤首先想出来的,但让香菇丰产,却是秾娃儿的功劳。姜婶他们厚道,只要了合伙的四成……”
像上次全村人聚在葛贡士家一样,这次都聚在了夏家的院子里。
众人都听明白了,段木栽种香菇这门营生,夏家虽占了六分,姜家却也占了四分,夏家和姜家的人情他们都要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