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鱼小说
  1. 逗鱼小说
  2. 耽美小说
  3. 以农为本(农)
  4. 21、八卦是非(入V了!)
设置

21、八卦是非(入V了!)(1 / 2)


种下的小麦开始萌芽出苗时,又采收了一次近二十斤的平菇,提去了县城的袁屋杂货卖得一千零八十文钱,每家分得了五百四十文。

加上每家之前一共分得的九百七十五文,每家总共就赚了有一千五百一十五文钱了!

这样一来,姜家半两银子的‘户税银’,姜双五一两银子的‘代役银’,共计一两半银子(一贯半铜钱)的银钱缺口,在没有变卖一斤粮食的情况下,竟然就全部凑齐了!还多出来了一十五文钱。

多出来的那一十五文钱,周翠娘拿去买了半斤肉。

这时养的肉猪,不是后世才引进的白猪,而是由山猪驯化而来的黑猪,瘦肉多且口感干柴,腥膻味也较明显。

周翠娘买回来半斤猪肉,当天晚饭就做了出来——鲜菇水煮肉,没有香味浓厚的香辛料调味遮掩,仅仅是与新鲜平菇一起滚煮,加了盐调味,鲜是很鲜,腥膻味也同样明显。

不算上煮加餐麦粉糊糊的经历的话,姜秾下厨做饭的次数一双手都能数尽,她很少做饭也不善做饭,吃的却从来不差,哪怕是外卖,味道也是上佳的!所获专利证书,几乎能摆满一排整墙落地书架的农学大佬,即使她不追求口腹之欲,吃的也不会多差。

可是常吃味道上佳饭菜的姜秾,却被这一盆带有腥膻味的鲜菇水煮肉,给征服了!

其实真不是姜秾的口味降级了,而是她已经半年没沾过荤腥!

身体有它自己的主意,对脂肪肉类本能地喜爱,哪怕味道腥膻且寡淡,也吃得停不下嘴!况且,她这具身体上次吃肉还是在大年初一过年的时候,不止有半年时间没吃过肉了,而是十个多月。

瘦多肥少的五花水煮肉片,真的好下饭!把馒头掰开夹三片肉进去,再夹两筷子吸饱肉汁的鲜菇,然后就像肉夹馍一样拿着吃,几口下去一个馒头就没了!

吸溜~真香!

不止姜秾一人这样,姜家其余三个也一样馋肉,意思意思地谦让过,然后就都埋头狂吃了!

没多久一盆鲜菇水煮肉被吃完,连盆底的汤都被姜双五用馒头擦得一滴不剩,一篮子馒头也是一个不剩,这一顿饱足的晚饭吃罢,一家人坐在屋檐下歇食,这才有闲情来唠上两句家常。

小豆丁吃得嘴边一圈油汪汪的,他也不用手或帕子去擦,而是伸舌头去舔,慢慢回味,“好吃!肉好吃,阿娘,明天也吃肉!”

“解馋了就行了啊,明早还吃肉,你想的倒美呢!”周翠娘没理姜金,说起买肉吃的前因后果来。

“我与你们阿爹原先是这样打算的,存够一两银子的代役银以后啊,再有多的银钱,就扯几尺布给你姐弟两做一身新衣裳。又或者是把钱存起来,等缺粮时拿去买粮。今儿去县城时的路上,我又想着不如把户税银子也凑上,若有剩下的再作打算。

结果户税银子也凑上后,竟然还多出来一十五文钱!恰巧这时一个卖肉的货郎从我身边走过,我心中一动:家里都好久没吃肉了,不如买一绺肉回去,和新鲜嫩滑的平菇一起滚煮了,肯定会很好吃!

于是,我就叫住了卖肉的货郎……”

饭饱肚圆之后的傍晚,一家人搬了姜双五闲时做小板凳,听周翠娘细细碎碎地说买肉的前因后果……

西天之上的红霞,印照在餍足的一家人的脸上,让人白里透红,为气色增添些健康……

……

温宁村全村二十三户人家,大致呈同心圆状聚集而居,都聚在那一块大平地上,各家各户又能隔得有多远呢?

倒是不至于家家户户紧挨着,更甚至两家共用一堵墙,这时不是人口剧烈膨胀的后世,远不至于如此。大约就是后世住宅小区里,一般的独栋别墅间的距离。

温宁村里的一户人家,大多有堆放麦秆、豆藤和柴禾等杂物,或者养鸡鸭禽畜的后院。晾晒麦子和打麦子,作一个小麦场或让家里小孩跑爬玩耍的前院。有前院和后院之后,四周再留出来一条丈许宽的路,邻居就能在此范围之外建造房子了。

这样建起来的温宁村,邻居之间不至于隔得太近而拥挤别扭,却也是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距离了。谁家进进出出有个什么动静,一次两次没什么,可次数多了,被邻居发现这是必然的。

姜夏两家近来的连番动静,自然也没能完全瞒过前后左右的邻里人家。

尤其是,姜家南边的邻居与姜家的关系……很不好。邻居察觉到姜家的动静之后,在外面传扬一番,然后全村人都听说了两家近来有不寻常的动静,这也就不奇怪了。

在曾经的姜浓的记忆里,有许多周翠娘与南边邻居家的妇女吵架对骂的场景。而且在姜秾来这之后大半年里,因为有她带来的一系列好事,周翠娘大半时候心情都很好,暴躁对骂的概率大幅下降,竟然也还和南边邻居吵了两场架!

一次是因为小豆丁姜金跑出了自家院子,攀在南边邻居的后院栅栏上挂了会儿,恰巧被南边邻居家妇人到后院抱柴禾时看见了,栅栏也没倒没松动的,却依旧是一场对骂展开!

另外一次,是在夏天收麦子的时候,南边邻居家妇人往家里挑运麦捆时,后面的麦捆挂歪了姜家的篱笆,这可让周翠娘逮着了骂回去的机会!于是一场对骂展开!

也不知道两家当初究竟是怎么结怨的,反正现在两家冤家已经是结得牢牢的了!也算不清是谁家先撩的了,总之就是冤冤相报,总能因为一点小事,就跳脚指戳地对骂一场。

起初是周翠娘与南边邻居家妇人,后来扩大到两家的男人女人、大人小孩儿间,全都互不理睬了,万一避无可避迎面遇见了,都会目不斜视装作没看见,可一旦对方哪怕只有丁点冒犯到的地方,都是绝不容忍半点,必须骂回去!

在姜秾和夏五斤两人第一次采摘回来平菇时,南边邻居家妇人就已经发现了,毕竟当时两家人实在是太高兴太激动了,一时哪还能想到遮掩啊。

在此之后,那个妇人时不时就会扒在她家开在后院的后门门缝里偷看,姜秾就发现过两次,对此她也是不知作何表情了。

秋分前后播种麦子时,麦田与姜家相邻的人家,都被姜家绿紫色怪异的麦种,吸引去了注意力,看了稀奇后转头又会说给相熟人家听,当时这事在村里热热闹闹地传了好一阵,因此相应地也遮掩了些其他事。

这其他事就是指南边邻居家妇人传出来的:姜家和夏家神神秘秘的,艳阳大晴天的天气,却不知从哪儿采摘回来许多鲜嫩蘑菇,还不知道得卖多少银钱呢!

姜家与严家两家邻居间,相看两不顺眼的事,温宁村里就没人不知道的,严家媳妇儿说的这番话,真还是不真,真又有多真?起码都得挑挑拣拣了减半听。

于是严家媳妇儿传出的话,村里人大多过耳不入耳,听过也就算了。便是有那信了的,也是不痛不痒的态度、没有在意,卖蘑菇?他们当初又不是没有做过,又能有多了不起呢。

南边邻居家妇人也就是严家媳妇儿,起初传播的姜家与夏家卖鲜嫩蘑菇的事儿,根本就没兴起什么浪来。

只等村里人家都陆续播种完麦子,稍微清闲下来了,先前严家媳妇儿传的姜夏两家的事儿,才重新在村里面传开,并迅速传遍了。

温宁村人对玉皇山,或说是对山上的野兽很是畏惧。毕竟当初逃荒来到这里时,有好些个人都直接或间接死于兽口,如今村里人平时没事都不会往山脚下的树林子里钻。

家里的小孩儿,更是被连哄带吓地千叮万嘱了,不要跑去树林子里玩,不然就会被山里下来的野兽吃掉!

大人没事不会去,小孩子没事也不敢去,两家合伙建在树林子里的菇房,若非格外凑巧,否则寻常是不会被人发现的。

村里喂鸡鸭的都少,更别说喂狗了,除了村长葛贡士家有一只拴在院里看家的土狗,再没有旁人家里喂了狗的。

两家半夜出门采摘蘑菇时,都没狗会叫一声的,采摘完了天色还没大亮,就要趁着新鲜赶紧往县城送去,又是刻意挑了人少的小路溜边走,一直以来一次都没有碰见过人。

而且夏家时常的寻摸山珍野货拿去县城卖,原就是众所周知的,下午回家时撞见他们从县城回来,也没有人起疑。至于周翠娘也跟着夏五斤一起?大概是夏家婶子不放心小孩,特意请了她陪同,有什么奇怪的?

就是平日去洒水养护什么的,遇着人了也随便找个借口,也就敷衍搪塞赶过去了,像是捡柴禾、找山货卖。下午回来时,带一小捆柴禾,或者顺路采几株草药什么的,更是让人兴不起怀疑的念头。

方方面面都很好遮掩,村里人又不太信严家媳妇儿起初传扬的说词,按理不容易被发现,这样一来,姜夏两家一直闷声发财也没人知道!

然而结果却是,姜夏两家卖蘑菇挣了大钱的事,传遍了整个村子。

只因秋播完后村民们太闲了,又恰逢一个爱听是非,也爱打探别家是非的妇人,从严家媳妇儿那里听了这事后半信半疑,于是就到姜金这个三岁小孩儿这里来套话。

“金娃儿,你们家最近有吃什么好吃的没?说给婶子听听?”从年幼不知事的小孩子嘴里套话,再没有比‘好吃的’,还更好着手的了。

即便周翠娘已经再三叮嘱小豆丁了,不要把家里栽培蘑菇卖钱的事说出去,小豆丁的脑筋也还是转不过来这个弯。

不能说蘑菇卖钱的事,那婶子问我最近吃什么好吃的了,这也不是阿娘说过不能说出去的事情,那能说吗?

事实上,小豆丁甚至都没有思考能不能说这个步骤,直接就说了出来!“我前晚吃了肉!婶子你呢?”

这位婶子眼睛一亮!“婶子前晚吃的黑馒头和咸菜,没有吃肉呢,那金娃儿吃了肉外,还吃了什么好吃的啊?”

小豆丁非常有礼貌,奶声奶气地有问必答:“还吃了蘑菇,喝了菇汤,这个也很好吃!还吃了一整个馒头,不过阿姐吃了三个馒头,阿爹吃了……”

不必再听姜金继续说他阿爹吃了几个馒头,阿娘又吃了几个馒头,这位婶子就已经确定,严家媳妇儿说的应该是真的!

‘吃了蘑菇、喝了菇汤’,与严家媳妇儿说的,她隔三差五就会闻见姜家飘出蘑菇的香味,就很好地对上了嘛!

而且这又不是大年初一、过年过节的日子,要不是钱多,谁家会没事买肉来吃?姜家又不是葛贡士家,不缺吃不缺穿的。既然姜家买肉吃了,想来确实是赚了不少银钱呢!

这事可是太稀奇了,姜家不声不响的,原来是躲在暗地里卖蘑菇发大财呢!

姜金一个三岁小娃儿,这位婶子自然很容易就把话套了去,然后转身回去一路上就添油加醋,叭叭地说给村里的许多人……

于是,姜夏两家卖蘑菇挣了大钱的事,就传遍了温宁村。

……

周翠娘和夏婶都开始觉得有些奇怪,最近走在村里遇见人了,和他们打招呼说话时,总觉得对面的人脸上神情,以及说出来的话,都奇奇怪怪的!

像是有什么话要和他们说,有什么事儿要问她们,却总是要说不说、要问又不问的,追问对面的人是有什么事吧,别人又转过话去不说了!

姜秾也觉得奇怪,最近村里有更多的婶子,拉着她或问沤绿肥的事,或问换黄豆种的事,甚至是问小麦拌种剂的事,这些问题问也就问了,她都仔细地与她们说了。让村里人家的粮食都增产这件事,姜秾乐意为之。

粮食增产后,会让村里人家少饿肚子,对姜家不会有影响。别说在短时间内,粮食增产不会导致村民家里粮食太多而卖粮,便是紧巴着去卖粮了也无所谓。一地一隅天长日久的粮食增产,也只会影响当地,使得当地粮价下降而已,甚至都不会影响粮商利润,因为他们能把多余粮食运出去卖,或许还能赚得更多。

让村民们粮食增产,与教村民们一起学习栽培蘑菇这事,就是姜秾对经济不敏感,也知道这两件事导致的后果,会很不一样。

如今运输不便,鲜蘑不能大批量运往外地,两家因此已经在考虑把一部分鲜蘑晒成干蘑了。如果村民们也来栽培蘑菇,没有节制地增加鲜蘑产量,鲜蘑价格快速下降是肯定的。一旦产量实在太大,鲜蘑价格降成白菜价也不稀奇。

鲜蘑价格下降,自然而然就要转卖干蘑,可卖干蘑远远没有卖鲜蘑划算,赚的钱自然减少。而且,到时候干蘑价格也下降了呢?倒是也还有另一种相反的情况,因为干蘑能够长时间运输,可以销往外地,届时价格不但不会降低,反而升高。

但这与他么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又没有销售渠道,还是只能卖给县城里收买山货的杂货铺,他们是受制于人的,到时见他们手上的干蘑太多了,杂货铺随意压价也不稀奇,而他们为防干蘑烂在手里也只能低价售出了。

姜秾之所以从与一些村民聊沤绿肥、换黄豆种等事,联想到栽培蘑菇的事情,正是因为那些村民,在有意无意地引导她,套她的话。

每次聊完前面的事情,对方必然都会把话题扯到蘑菇上面去,这些话题真是多种多样,比如:蘑菇无论怎么做都好吃,采蘑菇时的趣事,雨后蘑菇长势……等等。

即便姜秾自己也知道并且承认,她不是像那些合作对象一样奸猾的人,她在世情和情商方面确实有所欠缺。可是!她们都把她当成真正九岁的小女孩儿,在哄她在套她的话了,都已经那么明显,她如果还不能察觉,那她就不是情商欠缺,而是智商有问题了!

显然,姜秾的智商是没有问题的,不然也不能一路拿到博士学位证书。

就这样奇奇怪怪的过去三四天后,村里面与周翠娘交好而且时常凑在一起唠嗑的杨家婶子,终于问到了周翠娘面前来。

她们这才知道先前奇奇怪怪的感觉,究竟从何而来。

……

周翠娘与杨婶是那种能凑在一起,说别家八卦是非的无话不谈的交好,她从杨婶那里把村里传的各种稀奇古怪传言,都听了个明明白白!

“你家南边那家的女人说啊……”杨婶与周翠娘同仇敌忾,所以与严家媳妇儿关系也就那样,如今在周翠娘面前,她更是以‘南边那家的女人’代替了‘严婶’的称呼。

杨婶把屁股下的小板凳往周翠娘方向一挪,上半截身子凑上前去,与周翠娘几乎头挨着头,声音作低沉神秘状:

“你家与你家北边的夏家,在玉皇山里不知哪处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隔几天就采摘回来许多灵妙鲜蘑,拿到县城去卖,得了不知几多银钱!

总之是很多了,因为啊,她时不时就就能在饭点闻见你家传出蘑菇味儿来,据说前几天晚饭时还闻见你家传出来肉味儿了……”

周翠娘气得横眉怒目,几欲拍腿而起冲到南边那家去,“那个嘴碎烂舌根、心腔冒黑血的死婆娘!我非得好生骂她一顿不可,烂掉黑心肝的,也不思量给她地下的祖宗、地上的儿女积点德,坏成这样她十八辈儿祖宗在地下怕是都不得安宁、投不了一个好胎,难怪她那脓包儿子一天不学好没个出息,定然是她光忙着害人,都没有去管教!……”

院子的一角,姜秾手里拿一根小棍子,正搅拌着面前木盆里的麦种,她打算试试种一块晚播麦,看看它们的抗寒抗热能力。现在耳边,是两人说八卦的声音。

她以前几乎没见过这样两个或几个人凑一起,头抵头‘悄声’说东家长道西家短的场面,心里竟还升起些许佩服。

真让周翠娘一直骂下去,她或许能骂上一天一夜还不词穷。

“想要好生骂南边那家女人,以后还怕没机会?姑且让她先得意会儿,我们先不去管她!唉,要紧的是你先给我说说,你家和夏家究竟是怎么回事?都能飘出菇味儿和肉味儿了,真赚着大钱了?”杨婶眼里晶晶亮,往周翠娘身边凑得更近,又说道:

“村里也有人猜说,你们两家是用采摘蘑菇卖做幌子,实际上是捡到什么宝贝,像是人参王、灵芝王这些,拿去卖钱发了横财一夜暴富!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俩是什么交情,你瞒着别人也罢,还要连我也瞒着?”

杨婶与周翠娘两人都是大嗓门,说话声音一惯很响亮,此时即使已经压低嗓门儿,音量其实也不多小,在院子一角的姜秾都能听清两人说话的内容。

两个妇女凑在一起说八卦的场景,看着听着都还蛮有趣的,想来是她们经常说,竟然精进了讲八卦的技艺,语气语调和动作神情无不有利于吸引旁人注意力,然后让人津津有味地听下去。姜秾听两人讲八卦,听得很起劲。

小豆丁爬到他阿姐面前,看着盆里的麦种,也想伸手进去拨两下……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