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人都是在唐人街附近工作的华裔,在吃过一次卫氏餐馆之后几乎天天都会来。
卫东笑着说:“刚刚有推出四喜饺,二十美元一份。”
相比于八宝肉套餐或是滑炒鸡丝的高昂价格,四喜饺才二十美元的定价可以说是十分良心了。当即几个食客就决定点一份尝尝。
卫东走回厨房,叫李乐先给客人们倒些茶水。他很迅速地捏好饺子放入蒸锅里,一串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不带停顿。
而在餐馆大堂,客人渐渐多了起来。卫东已经事先跟李乐说过餐点的价格,所以他招呼起客人还算得心应手。来卫氏餐馆用餐的食客大多数都是中国人,看见李乐还很亲切地问道:“小伙子,你是新来的啊?”
李乐一边来回倒着茶水,一边笑嘻嘻地应道:“对啊,我是老板新招的服务员。”
“那敢情好。餐馆生意越来越好,老板一个人都忙不过来……”
点单的菜品一道道由李乐送出厨房。就算李乐并不太懂厨艺上的事,但也能够观察出来卫东做菜的速度十分惊人。中午饭点外面全都坐满了客人,而卫东一个人居然还能保持点单即送的频率。
如果不是亲眼看着卫东一道一道做出菜品,李乐恐怕都要以为他是从哪把这些菜变出来的了。不过李乐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卫氏餐馆的生意这么好,菜品却只有这么一点了。
实在是忙不过来。
一阵兵荒马乱的忙碌过后,下午餐馆再次安静下来。李乐在外面擦桌子,卫东则一个人在里面研究新品“叉烧包”。
卫东上辈子生于长于香港,对于粤菜当然得心应手。粤菜面点制作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多年功底沉淀。像现在流行的西点,任何一个人照着做法按步就班的做出来。但是中华面点并没有这么简单,就拿揉面、醒面来说没有几年的扎实经验根本无法达到极致。
中国菜,从来无法投机取巧。想要达到美味的唯一方法,只有源源不断的练习。
卫东先前就去超级市场买来了特级低筋面粉,质量勉强算上乘。鲜嫩的肉馅“叉烧”也由他早早买来冷冻在冰箱里了。
叉烧包在中国的历史悠久,现在市面上任何一家早餐店、超市里恐怕都能见到。但最为正宗的是发源于广式早茶的蜜汁叉烧包,与虾饺、干蒸烧卖、蛋挞并称为粤式早茶的“四大天王”。
卫东以前也有吃早茶的习惯,因而品尝过许多不同做法的叉烧包。可这么多年过去,他依旧认为他师傅做的叉烧包才是天下一绝。
后来师傅去世了。他是唯一一个继承其叉烧包做法的弟子。
厨房里安静得仿佛只能听见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卫东揉好发酵后的面团,包上保鲜膜以后放在一旁松弛一段时间。肥瘦适中的叉烧肉已经被摆在砧板上,切成细碎的小块。
想要做好叉烧的秘诀有两个,一是面团松软,二是肉馅的美味程度。
因而对待叉烧肉馅时需要格外注意。卫东调好酱汁后将其倒入锅中翻炒,烧制出一股浓稠的糊状馅料。这股香气一出锅便令人食指大动。
倒入蜂蜜。在包好的面团里加入馅料,收口。捏出一个个包子精致无比,宛如机器生产出来一般几乎全部一模一样。
卫东把做好的叉烧包放入蒸锅中。袅袅的白雾缓缓蒸腾而起,他微微闭了闭眼。
他想起师傅曾经说的话:“高身雀笼型,大肚收笃,□□而仅微微露馅。只有做到这个地步,你的叉烧包才算完全出师。”
他早就能达到这个水准,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那个向他无私传授毕生经验的人却早已不在了。
“东哥!有客人要点餐!”
门外传来李乐的大嗓门。卫东缓了缓情绪,单手扶着桌台,看向门口:“点了什么?”
门口站着的却不是李乐。一个有些面熟的亚洲女孩掀起帘子,愣愣地看着他。已是稍冷的天气了,女孩却很爱美,穿着单薄的米黄色连衣裙,披了件外套,挎着一个价值不菲的古驰包。
卫东皱了皱眉,他一向不喜欢别人进他的厨房。不过毕竟是客人,他只得用英文说道:“你好,需要吃点什么?”
“你们这里有什么?”女孩用中文反问道。
“嗯……”卫东沉吟了一下,说:“现在只有八宝肉套餐和滑炒鸡丝,以及四喜饺。”
“那里在煮什么?”
女孩踮起脚尖向他身后张望了一下。她的嗓音脆生生的,犹如碧玉落盘,令卫东隐约产生了一丝熟悉感。
“是蜜汁叉烧包。”
“可以卖吗?”女孩央求般望着卫东,有点楚楚可怜的样子。
卫东再度皱眉,正想说可以让她免费尝尝。
“卖给我好吗?多少钱都可以。”
女孩的语气理所当然。她看着远处的卫东,朦胧乌黑的大眼睛流露出些睥睨金钱的气势。
原来是她——
卫东忽然间想到。